江西省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30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2

1.单选题(共8题)

1.
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
2.
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3.
如图所示为超声波测速示意图.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每隔1s向小汽车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己知第一个超声波t0=0时刻发出,遇到小汽车后返回,tl=l.0s时刻接收到反射波同时发出第二个超声波,t2=1.9s时刻接收到第二个反射波.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x 102m/s,小汽车在这段时间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根据上述条件可知(  )
A.小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9m/s
B.小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0m/s
C.小汽车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9m/s
D.小汽车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0m/s
4.
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要经过比O点高HP点,小球离开P点到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H,可求得g等于(  )
A.B.C.D.
5.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试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所示.设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 x1、x2、x3,小球由 A、B、C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 t1、t2、t3,小球由 A、B、C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6.
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3 m,BC=4 m,CD=5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为(
A.1 mB.mC.mD.2 m
7.
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弹簧秤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秤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
8.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A上升的高度为(  )
A.B.C.D.

2.选择题(共2题)

9.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10.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3.多选题(共2题)

11.
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车在a车前方s0处,在t=t1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s,则(  )
A.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
B.若a、b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2t1
C.若a、b在时刻相遇,则
D.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2t1
12.
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汽车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由A向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到达C点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BC为,其中L=A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平直公路AC长为21 m
B.平直公路BC长为7 m
C.汽车由A向C运动的时间为4 s
D.汽车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是8 m/s

4.解答题(共3题)

13.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在后,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s=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够停止.问:
(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
(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t=4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14.
一根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500N/m,当它受到10N的拉力时长度为0.12m,问:
(1)弹簧不受力时的自然长度为多长?
(2)当它受到25N的拉力时长度为多少?
15.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求:
(1)汽车刹车后10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
(3)在汽车停止前3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5.实验题(共2题)

16.
小明与他的同伴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由于他的同伴不太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及原理,他从实验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
(1)下列哪些器材是多余的:_____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细绳⑤纸带⑥小车⑦钩码⑧秒表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2)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
(3)(双选)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4)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其中相邻的两个计数点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根据纸带,回答下列问题:

①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②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则计数点1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m/s;
③据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a=_____m/s2.(本题所有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7.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
(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得弹簧的原长x0=__ cm,劲度系数k=__N/m,他利用本实验原理把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示数如图丙所示时,该弹簧伸长的长度△x=_____c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