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23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4

1.单选题(共8题)

1.
下列有关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5s末到第6s初是1s的时间
B.时刻就是很短的时间
C.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总是相等的
D.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一定静止
3.
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有正确认识和研究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爱因斯坦D.牛顿
4.
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是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 =3m, CD=4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为()

A. 1m    B. 0.5m    C. 1.125m    D. 2m
5.
(2011年东阳中学模拟)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6.
关于弹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产生弹力
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C.压力在性质上属于弹力,且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
D.放在桌子上的书本受到桌子对它的支持力,这是因为桌子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书本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弹力
7.
如图所示,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 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
A.0.6 NB.1.2 NC.2.4 ND.3 N
8.
关于摩揀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休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2.选择题(共6题)

9.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相比,其相似之处是 
10.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相比,其相似之处是 
11.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12.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13.

我国面积最大和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分别是(    )

14.

甲、乙两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a随半径r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球的角速度为{#blank#}1{#/blank#} rad/s,乙球的线速度为{#blank#}2{#/blank#} m/s.

3.多选题(共3题)

15.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微元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当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这一间隔内的平均速度表示间隔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把重物在空气中的落体运动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16.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位移为12m,第4s内的位移为16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
A.第3s末的速度大小为14m/sB.加速度大小为4m/s2
C.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8m/sD.前4s内的位移为50m
17.
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1.5 m/s2
B.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4.解答题(共3题)

18.
有时圆周运动问题可当作直线运动处理。如图,玩具小赛车从A点在2s内由静止沿水平圆轨道匀加速到最大速率2m/s,然后保持最大速率沿圆周运动。若圆周长为19.5m,每隔2s从A点由静止沿逆时针方向发出一辆小车,要使小车最终都能以最大速率行驶而不致相撞(小车可视为质点),问

(1)小车匀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当后一辆小车刚启动时,它与前一辆小车沿轨道逆时针方向上相距多远?
(3)轨道上最多有几辆小车?当最后一辆启动时,第一辆与其相邻的另外两小车沿轨道方向间距分别为多少?
19.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在后,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s=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够停止.问:
(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
(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t=4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20.
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一端固定于静止在地面上的质量为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 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1)将弹簧拉长为11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2)将弹簧拉长为13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5.实验题(共1题)

21.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重力加速度为)。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 cm(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6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