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16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7

1.单选题(共6题)

1.
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速度增大时, 加速度可能减小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 它的速度变化越大
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 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D.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 速度的变化量可能不为零
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下图所示,从t=0开始,此物体相对运动起点的位移最大的时刻是( )
A.t1时刻
B.t2时刻
C.t3时刻
D.t4时刻
3.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B.C.D.
4.
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
A.沿斜面加速下滑B.仍处于静止状态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5.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这一结论被他之后的物理学家推翻。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
A.阿基米德B.牛顿
C.伽利略D.笛卡尔
6.
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
A.a′=aB.a′<2aC.a′>2aD.a′=2a

2.多选题(共2题)

7.
两位同学分别在塔的不同高度,用两个轻重不同的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已知甲球重力是乙球重力的2倍, 释放甲球处的高度是释放乙球处高度的2倍,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甲球下落的加速度是乙球的2倍
B.甲、乙两球下落的加速度相等
C.甲、乙两球落地时的速度相等
D.甲、乙两球各落下1 s时的速度相等
8.
如图所示,一个光滑的圆球搁在斜面和竖直的挡板之间,竖直挡板位置保持不变,在斜面倾角α从0°变化到90°的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圆球的弹力随斜面倾角α变化而变化,则( )   
A.斜面弹力FN1的变化范围是(0,+∞)
B.斜面弹力FN1的变化范围是(mg,+∞)
C.挡板的弹力FN2的变化范围是(0,+∞)
D.挡板的弹力FN2的变化范围是(mg,+∞)

3.解答题(共3题)

9.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v0=18m/s的速度匀速运动,由于前方有情况而紧急刹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3s内前进了36m。问:
(1)刹车后的3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汽车刹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3)刹车后经过4s和6s,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大?
10.
如图所示,两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实心铁块A、B并排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一截面为圆形的圆柱体C水平架在两铁块的光滑斜面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个铁块的重力分别为GA=GB="100" N、GC="50" N,  θ="60°," 求:

(1) 铁块A对C的弹力是多少?
(2) 铁块A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
(3) 地面与A之间的摩擦因素至少多大才能保证A不会滑动?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10 kg的纸箱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拉力F=50N,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53°,纸箱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m/s2,sin53°≈0.8,cos53°≈0.6)

(1)求出纸箱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2)纸箱由静止开始运动,2s内的位移多大?
(3)若2s后撤去拉力,箱子还能滑行多远停下来?

4.实验题(共2题)

12.
某同学在用小车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条,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上部的字母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其中x1=2.92cm,x2=5.10cm,x3=7.14cm,x4=9.02cm,x5=10.90cm,x6=12.98cm。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1)根据纸带数据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写进表格,请填写下表中未计算的瞬时速度。(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计数点
A
B
C
D
E
瞬时速度m/s
0.40
_____
0.81
1.00
1.19
 
(2)请以O点为计时起点在右图中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并根据v-t图象求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再利用所测距离借助公式计算加速度,请用题中所给符号写出最合理的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
13.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拉橡皮筋的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