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1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6

1.单选题(共8题)

1.
伽利略是第一个提出并研究加速度概念的科学家,哲学家罗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加速度的重要性,也许是伽利略所有发现中具有永久价值和最有效果的一个发现”.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速度大小恒定
B.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速度的方向恒定不变
C. 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D. 速度变化率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
2.
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B.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C.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的大小
3.
在同一直线上的两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B迟3s才开始运动
B.在5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C.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D.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4.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2 s与5 s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 B. 4∶5 C. 3∶4 D. 4∶3
5.
如图,左侧为阶梯电梯,右侧为斜面电梯,某位乘客分乘两种电梯,而且均随电梯匀速上行,乘客相对电梯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乘客在这两种电梯上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乘客在两种电梯中均有摩擦力,但是方向不同
B.两种电梯对该乘客支持力的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C.两种电梯对该乘客支持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D.两种电梯对该乘客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6.
引体向上是中学生正常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在单杠上处于静止的情形,两手臂对称抓拉,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单杆为金属杆,所以没有发生形变
B.当θ=60°时,运动员每只手臂的拉力都等于人体重力的一半
C.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
D.运动员两臂由图位置逐渐分开的过程中,手臂的拉力逐渐变大
7.
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
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弹簧秤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秤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
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8.
右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F3=F1>F2B F1=F2=F3    B. F3>F1=F2    C. F1>F2=F3

2.选择题(共1题)

9.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②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③我国已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④环境保护法为保护和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

3.多选题(共4题)

10.
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通道示意图。一汽车驶入ETC车道,到达O点的速度v0=22m/s,此时开始减速,到达M时速度减至v=6m/s,并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MN区,汽车从O运动到N共用时10s,vt图如图,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2m/s2
B.OM间中点的速度为14 m/s
C.OM间的距离为56m
D.汽车在ON段平均速度大小为9.2m/s
11.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高度越高,落地速度越大
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在连续相等的3段时间内,位移比是1:4:9
12.
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500N/m 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体连接,此时物体刚好能静止,弹簧长度为6cm,现用力F沿斜面上拉物体,而物体仍静止,则力F的可能值是(    )
A.45NB.55NC.65ND.75N
13.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其拉杆可自由转动)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
B.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为零

4.解答题(共3题)

14.
无人机完成航拍任务后,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80 m处,控制动力系统,让无人机以8m/s2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经过 2s后再次控制动力系统,让无人机竖直向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落地时速度恰好为零。试求:

(1)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15.
甲、乙两汽车可视为质点,在平直的公路上沿不同的车道同向匀速行驶,忽略其他车辆的影响。甲车车速v1=4m/s,突然发现后方64m处有一辆乙车正以v2=20m/s的速度匀速追来,甲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开始匀加速,恰能避免被乙车追上。
(1)求甲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少?
(2)若甲车发现乙车后,反应了Δt时间才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匀加速,则会被乙车追上并保持领先8s钟时间,求甲车的反应时间Δt
16.
如图所示,物体m1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与物体m2相连,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2=2kg,m3=3kg,m2m3间动摩擦因数μ1=0.6,m3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2,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三段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8N。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求:
(1)若m1=1kg,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为使整个装置保持图示结构不变,物体m1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5.实验题(共2题)

17.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频率为________。
(2)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3)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____m/s2
18.
李明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如图甲所示。

(1)试在图甲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F2的合力图示______,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要调整另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即可
(3)图乙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哪一个人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_____)
A.李明的实验   B.张华的实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