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02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3

1.单选题(共10题)

1.
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乙物体在前6s内的平均速率为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2.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6s内的位移为22m,则物体在1s末的速度为
A.2m/sB.3m/sC.4m/sD.5m/s
3.
将一物体竖直上抛,初速度大小为20m/s,当它运动到抛出点上方15m处所用时间可能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A.1s或3sB.1.5s或2.5sC.1.5s或3sD.1s或2.5s
4.
如图,物体A静置于足够长的长木板B上,当B与水平面的夹角θ缓慢增大时,物体A所受的弹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若A相对于B静止则N减小,f增大
B.若A相对于B静止则N增大,f减小
C.若A相对于B滑动则N减小,f增大
D.若A相对于B滑动则N增大,f减小
5.
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相同的物体abc叠放在一起,a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为m=kg的可视作质点的小球相连,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0,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器皿中,水平向右的力F=10N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为
B.物体c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
C.桌面对物体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物体b受到一个摩擦力,方向向左
6.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左)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图(右)是拉链头内部构造图。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用力向下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省力
B.在用力向下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对拉链产生垂直其表面的力较大,故比较省力
C.在用力向上合上拉链时,弧AB和弧CD部分对拉链产生较大的挤压力,故比较费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
如图,斜面体A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被一轻绳拴住的小球B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轻绳左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P处,此时小球静止且轻绳与斜面平行。现将轻绳左端从P处缓慢沿墙面上移到处,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在轻绳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B.轻绳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D.斜面体对水平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8.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球AB的质量之比和杆对AB的弹力之比分别为( )
A.B.C.D.
9.
下列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总是通过思辨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D.当物体的运动时间△t趋近于0时,△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等效替代法
10.
质量为m的小球A与质量为2m的小球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并用一条轻绳将A悬挂于天花板上,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在剪断瞬间,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用a1a2表示,则
A.a1=2ga2=0B.a1=ga2=g
C.a1=3ga2=0D.a1=0,a2=3g

2.多选题(共1题)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悬挂于小车顶部,质量也为mB物块靠在固定于小车光滑底板上的挡板上。小车运动的过程中,AB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A的悬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θ,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的加速度为,方向向左
B.物块B受挡板的弹力大小为,方向向左
C.小车可能向左运动,也可能向右运动
D.若撤掉挡板,由于惯性,B依然相对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3.解答题(共3题)

12.
在一次救援中,一辆汽车停在一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m的山坡处一巨石以的初速度的加速度匀加速滚下,巨石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面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险情后经过2s汽车才启动起来,并以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求:

(1)巨石到达坡底时间和速率分别是多少?
(2)汽车司机能否安全脱险?
13.
质量为m1=kg的砝码M悬挂在轻绳PAPB的结点上,P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质量为m2=10kg的木块N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g=10m/s2,sin37o=0.6,cos37o=0.8)试求:

(1)绳PB的拉力大小;
(2)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摩擦力。
14.
质量为m=1kg的木块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7o角的拉力F=10N作用,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0.5。在木块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g=10m/s2)。求:撤去拉力前和刚撤去拉力时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多少?

4.实验题(共2题)

15.
如图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木板上的A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在弹性限度内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为以F1F2为两邻边的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

(1)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F1F2的方向必须互相垂直
B.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F1F2的方向可以不与木板平行
C.在进行图甲的某次实验操作时,白纸和A点的位置不得移动
D.在进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
(2)图丙中的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填FF ′);
(3)本实验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读数时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垂直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
D.拉橡皮条的细绳的夹角必须大于900
16.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认为细绳对木块的拉力等于砝码和砝码桶的总重力.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找不到合适的学生电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四节干电池串联作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在砝码桶中添加砝码,使木块能拖着纸带匀速滑动
C.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D.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木块
(2)如图乙所示,是挂上砝码桶,装入适量砝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是纸带上选取的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两端.其中打出计数点“C”时木块的速度vC=______m/s,木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时改变砝码及砝码桶的总质量m,分别测量木块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a.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m关系图象,如图丙实线所示.此图象的上端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