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2.
一只质量是8kg的猴子沿着长为12m的竖直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它从钢管顶端下滑到底端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猴子加速下滑与减速下滑的高度之比为1:2 |
B.下滑过程中猴子的最大速度为4m/s |
C.下滑过程中猴子的机械能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
D.加速与减速下滑的过程中猴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8 |
3.
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F,并作出F—t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


A.1.8 m |
B.3.6 m |
C.5.0 m |
D.7.2 m |
4.
水平地面上斜放着一块木板AB,如图所示,上面静止放着一个木块,设木块对斜面的压力为N,木块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为f,若使斜面的B端逐渐放低时,将会产生下述的哪种结果( )


A.N增大、f增大 |
B.N增大、f减小 |
C.N减小、f减小 |
D.N减小、f增大 |
5.
如图所示,弹性绳的一端悬挂在O点,另一端穿过光滑的小孔O1系着一物体,刚开始时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已知OO1的距离刚好等于弹性绳的原长,弹性绳产生的弹力遵从胡克定律.现用一外力F拉着物体缓慢向右移动到B点(弹性绳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的过程中,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该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逐渐减小 |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逐渐变小 |
C.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逐渐变大 |
D.地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 |
2.多选题- (共3题)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则

A. 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B. 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 B对A的压力大小为
D.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A. 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B. 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 B对A的压力大小为

D.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9.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长为L=4.0m的木板。从t=0时刻开始,质量为m=1.0kg的物块以初速度v0=6m/s从左侧滑上木板,同时在木板上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7.0N,已知开始运动后1s内两物体的v-t图线如图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的质量M=1.5kg |
B.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
C.t=1.5s时,木板的加速度为![]() |
D.t=2s时,木板的速度为7.2m/s2 |
10.
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现只有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又逐渐增大到原值,则在力变化的整个过程中,物体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零 |
B.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某一数值 |
C.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
D.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
3.解答题- (共4题)
11.
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

(1)当杆水平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3.75m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

(1)当杆水平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3.75m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
13.
如图,节日期间小强站在水平河岸旁边欣赏风景,他手中牵住一重为10N的气球,由于受水平风力的影响,系气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角。已知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16N,小强重500N,小强受的浮力不计。(
)求:

(1)水平风力和绳子拉力的大小。
(2)小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1)水平风力和绳子拉力的大小。
(2)小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14.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小物块,在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加速运动.在保持力F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当F与水平面成60°夹角斜向右上时,物块的加速度相同.求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4.实验题- (共2题)
1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标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标注,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

(1)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s.
(2)由以上数据计算得到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打下B、D、E、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计算出vC的结果并填入空格中(保留2位有效数字)_____________ .

(4)将上表中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在坐标纸中描点并作出相应的v-t图线_______。根据图线可求出a=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1)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s.
(2)由以上数据计算得到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打下B、D、E、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计算出vC的结果并填入空格中(保留2位有效数字)_____________ .

(4)将上表中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在坐标纸中描点并作出相应的v-t图线_______。根据图线可求出a=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16.
小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
和
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______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________.(填李明或张华)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