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扬子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95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8

1.单选题(共5题)

1.
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不变,则物体在位移中点处的速度比
C.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比
D.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
2.
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3.
“蹦极”是一项刺激的极限运动,运动员将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在某次蹦极中,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其中t2、t4时刻图线的斜率最大。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弹性绳中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B.t2~t4时间内运动员的机械能先减少后增大
C.t3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为零
D.t4时刻运动员具有向下的最大速度
4.
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最大值是
A.6NB.8NC.10ND.14N
5.
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的车厢内,悬挂小球的细绳向左偏离竖直方向,小球相对车厢静止.关于车厢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B.车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车厢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车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选择题(共2题)

6.

近几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各地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    )

7.以下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3.多选题(共4题)

8.
质点A从某一高度开始自由下落的同时,由地面竖直上抛质点B(不计空气阻力).两质点在空中相遇时速率相等,假设A、B互不影响,继续各自的运动.对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落地速率相等
B. 相遇时A、B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
C. 两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
D. 落地前任意时刻两物体的机械能都相等
9.
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小球的速度为20 m/s
B.前2 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20 m/s
C.第2 s内小球的位移为10 m
D.前2 s内小球的位移为20 m
10.
如图所示,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使这端拉至O点,两个弹簣秤的拉力分别为F1,F2(α+β<90°),现使F1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要使结点仍在O处,F1相应地使F2的大小及图中β角发生变化。则相应的变化可能的是
A.F2可能增大B.F2可能减少C.β角一定减小D.β角可能增大
11.
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 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B. 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 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
D. 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4.解答题(共3题)

12.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离地面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时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取10 m/s2
(1)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
(2)求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13.
如图所示,质量m=5kg的木块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用大小为3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上的拉力F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水平地面匀速滑行.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力的大小;
(2)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4.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从木板经过A点时开始计时,在t=1.0s时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小物块轻放到木板上,此后木板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己知木板质量为物块质量的2倍,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离A点的最终距离;
(3)木板的最小长度.

5.实验题(共3题)

15.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求:vB=_____m/s;vC=_____m/s;vD=_____m/s.
(2)在图2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t图象_______________.
(3)求出小车的加速度:_____.
16.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A点.

(1)同时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记录两个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及两细绳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N.
(2)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结点也拉到O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 和细绳的方向.本步骤中将结点也拉到O点,是为了_____.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细绳套尽可能短一些
B.橡皮条的伸长量越大越好
C.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
D.拉细绳套时,拉力应尽量与木板平行
17.
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下:
(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质量m,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3)本实验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通过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来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比值,_____.
(4)如果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_____.
A.加速度a与质量m成正比
B.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C.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
D.质量m与加速度a成正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