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90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8

1.单选题(共6题)

1.
如图所示,用力F将一木块压在倾斜板上静止不动,则木块的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只受两个力作用
B.只受三个力作用
C.只受四个力作用
D.只受五个力作用
2.
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厦门杏林大桥引桥很长,坡度较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沿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D.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桥面的压力
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物块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物块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
C.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
D.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4.
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并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弹力是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和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水平拉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战斗机投入战斗时,抛掉副油箱,是要减小惯性
B.物体只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C.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得物体不存在惯性
D.只有运动得物体才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gB.C.0D.

2.选择题(共1题)

7.

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5月25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工商团体会谈时强调,台湾新执政当局在两岸关系的性质上,必须以实际行动,才能确保两岸和平发展得到良好局面;同时,强硬向台湾新执政当局喊话:“搞台独只有死路一条!”这表明( )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④我国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多选题(共6题)

8.
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线相交于点P,虚线为曲线上过P点的切线,该切线交于时间轴于t=1.5s处,则
A.a物体的速度是7.5m/s
B.在0-4s内,a物体的速度大于b物体的平均速度
C.在0-4s内,a物体的位移等于b物体的位移
D.b物体在4s末的速度为16m/s
9.
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5倍,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4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两物体下落过程中,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
B.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间甲的速率比乙大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
D.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等
10.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弹力大小F和长度x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N/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C.弹簧的原长为6cm
D.弹力的大小为2N时,弹簧伸长了2cm
11.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必定存在摩擦力
B.正压力增大,静摩擦力有可能保持不变
C.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有滑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
D.动摩擦因数根两物体接触面的材料及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2.
如图所示,下端固定的竖直轻弹簧上连接着质量为m的小球A,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弹簧被压缩到B点(弹簧弹性限度内),小球静止,此时力F=2mg.现突然撤去力F,小球将向上弹起直至速度为零,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  )
A.小球先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B.撤去力F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2g
C.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小球速度最大
D.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13.
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数字化信息实验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它们在学校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力传感器挂钩悬挂一个重为10N的钩码,在电梯运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如图所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到t2时间内,电梯一定在向下运动,t3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正在向上运动
B.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
D.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

4.解答题(共5题)

14.
一滑块从长度为1.25米的斜面顶端下滑,某同学测出了滑块从斜面下滑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绘制出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滑块从斜面滑下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从斜面顶端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
(3)滑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 。
15.
如图所示,小球的重力为12N,绳子OA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37°,OB水平(sin37°=0.6,cos37°=0.8,tan37°=,cot37°=);试求
(1)绳子OA受到的拉力.
(2)绳子OB受到的拉力.
16.
质量为2×105kg的机车从停车场出发,匀加速行驶225m后,速度达到15m/s,此时,司机关闭发动机让机车进站,机车又匀减速行驶了125m才停在站上,设运动过程中阻力不变,求机车关闭发动机前所受到的牵引力。
17.
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装置模型,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AB的长度L=5m,并以v=2m/s的速度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轻轻地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A端,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10m/s2.求:
(1)旅行包在传送带上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
(2)旅行包在传送带上从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t。
18.
车站、码头、机场等使用的货物安检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AB为水平传送带部分且足够长,现有一质量为m=5kg的行李包(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的放在水平传送带的A端,传送到B端时没有被及时取下,行李包从B端沿倾角为37°的斜面滑入储物槽,已知行李包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行李包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g=10m/s2,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
(1)行李包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距离.
(2)若行李包滑到储物槽时的速度刚好为零,求斜面的长度.

5.实验题(共2题)

19.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cm、3.43cm、3.77cm、4.10cm、4.44cm、4.7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kg
20.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装置如图所示。带滑轮的长木板一端伸出桌面,另一端适当垫高,使木块连上纸带后恰好匀速下滑,细绳通过两滑轮分别与弹簧秤挂钩和沙桶连接,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恰好与木板平行。按住木块,缓慢向沙桶中添加细沙,释放木块,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及并通过计算求出相应纸带的加速度a,再改变沙桶质量……获取多组F,a的数据。

(1)关于该实验的操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应先闭合打点计时器开关,再释放木块
B.添加细沙,比用钩码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每次添加细沙后,需测出沙及沙桶的质量
D.实验过程要确保沙及沙桶的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
(2)某次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选取A、B、C、D、E,5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的4个点未画出),则打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m/s,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6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