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2016年8月16日,我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关于他的著作《墨经》中对物理知识的论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就是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动(原文:动,或徙也) |
B.力是物体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的原因(原文:力,刑之所以奋也。) |
C.重量也是力,物体下坠、上举,都是重量作用的结果(原文:力,重之谓,下、與,重奋也。) |
D.时间可以是有限长度的,也可以是没有长度的时刻(原文:时,或有久,或无久) |
2.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20N拉力F的作用,弹簧伸长了
在弹性限度内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 |
B.弹簧所受的合力为40N |
C.弹簧所受的合力为20N |
D.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 |
3.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
C. 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D.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A.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
C. 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D.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
如图所示,一平板小车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x,同时车上的物体A相对车向左滑行L,在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


A.水平向左,为阻力 | B.水平向左,为动力 |
C.水平向右,为动力 | D.水平向右,为阻力 |
5.
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17 世纪末,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力学运动的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使经典力学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下列关于这三大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惯性定律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C.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等于零,则物体的速度一定也不等于零 |
D.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力一定都会产生加速度 |
6.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战斗机投入战斗时,抛掉副油箱,是要减小惯性 |
B.物体只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
C.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得物体不存在惯性 |
D.只有运动得物体才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 |
7.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车厢,车厢内固定的平台通过相同的弹簧把相同的物块A、B压在竖直侧壁和水平的顶板上,已知A、B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车厢静止时,两弹簧长度相同,A恰好不下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车厢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为保证A、B仍相对车厢静止,则( )

A. 速度可能向左,加速度可大于
B. 加速度一定向右,不能超过
C. 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
D. 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


A. 速度可能向左,加速度可大于

B. 加速度一定向右,不能超过

C. 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

D. 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

8.
如图所示,图乙中用力F取代图甲中的m,且F=mg,其余器材完全相同,不计摩擦,图甲中小车的加速度为a1,图乙中小车的加速度为a2.则( )


A.a1=a2 | B.a1>a2 |
C.a1<a2 | D.无法判断 |
9.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 |
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 |
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
D.“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
2.多选题- (共4题)
10.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或者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
B.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先建立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创造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 |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 |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
11.
货物放置在升降机地板上,并随其在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货物对地板的压力大于货物重力的时刻是( )


A.t1 | B.t2 | C.t3 | D.t4 |
12.
“以卵击石,卵碎石全”下列关于卵、石之间作用力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是运动的,石头是静止的,所以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
B.鸡蛋碎了,而石头没有碎,所以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
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
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平衡 |
13.
足够长的木板B与物块A的质量分别为mB,mA,在力F=kt(k>0)的作用下一起加速,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k、a0、t0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B与地面之间是光滑的 | 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C.![]() | D.t0时刻后物体B做匀加速运动 |
3.填空题- (共1题)
14.
(11分)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重力加速度g=10m/s2)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4.解答题- (共2题)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小球用细绳拴着吊在行驶的汽车后壁上,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已知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汽车匀速运动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车后壁对小球的压力.
(2)当汽车以a1=2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

(1)汽车匀速运动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车后壁对小球的压力.
(2)当汽车以a1=2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
16.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装置A、B两端相距2m,传送带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已知某工件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4,把工件轻轻放在A端(初速为零),求:

(1)工件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
(2)传送带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时,可使工件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时间最短.(g取10m/s2)

(1)工件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
(2)传送带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时,可使工件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时间最短.(g取10m/s2)
5.实验题- (共2题)
17.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若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测得s1="5.00" cm,s2="1.36" cm,s3="1.48" cm。那么:AD之间的平均速度V= m/s,C点的瞬时速度VC=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