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82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5

1.单选题(共5题)

1.
“五米三项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10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路程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0,0B.15m,4m/sC.30m,0D.30m,3m/s
2.
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
A.马的重力较小
B.马蹄大
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3.
为了测量A、B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四个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认为测力计读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最准确的方案是
A.     B.
C.     D.
4.
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已知物体P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一定变大B.一定变小
C.一定不变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5.
如图甲为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m,现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同时以v=1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走到B处取行李,取,则

A. 该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
B. 行李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
C. 该乘客提前1.5s到达B处
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s才能到达B处

2.多选题(共2题)

6.
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0~2s内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
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
D.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
7.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
A.t=1s时人处于失重状态
B.t=3s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C.t=8s时人处于失重状态
D.t=9s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3.解答题(共4题)

8.
一个小球自125m高的塔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小球落到地面的时间;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3)全程小球的平均速度。
9.
两个共点力,当它们同方向合力的大小为7N,当它们反向时合力的大小为1N,求当它们相互垂直时,合力的大小是多少?
10.
质量m=4kg的小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F=10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t=2s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m,g=10m/s2,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1.
小明乘坐缆车沿索道到达滑到顶部,索道长为x=600m,缆车速度大小恒为v=1.2m/s;然后从滑到顶部由静止沿滑道直线滑下,滑道倾角θ=30°(简化模型如图).假设滑雪者速度vt≤10m/s时阻力可忽略,vt>10m/s时阻力为滑雪者重力的0.1倍,取g=10m/s2,求:

(1)滑雪者乘坐缆车沿索道运动到滑道顶部需要的时间;
(2)滑雪者速度v=5m/s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滑雪者从滑道顶部向下滑行L=22m需要的时间.

4.实验题(共2题)

12.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
(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E=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6=65.00cm,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m/s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3.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某同学通过以上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乙中,请作出F−L图线______;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N/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