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7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3

1.单选题(共9题)

1.
有四个在一条直线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分别如下,则其中速度最大的是(  )
A.10 m/sB.54 km/hC.-20 m/sD.0.72 km/h
2.
某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质点达到最大速度v,在这段时间内关于质点的位移大小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B.x
C.xD.无法确定
3.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
D.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m/s
4.
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形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
C.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
D.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
5.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停下后惯性消失
C.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到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受力情况无关,只由质量决定
6.
如图所示,击球员用棒球棍回击飞过来的棒球时,球棒击棒球的力()
A.比球撞击球棒的力更早产生
B.与球撞击球棒的力同时产生
C.大于球撞击球棒的力
D.小于球撞击球棒的力
7.
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B.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8.
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9.
木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公转,木星的公转周期约12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1天文单位,则木星与太阳的距离约为(  )
A.2天文单位B.4天文单位
C.5.2天文单位D.12天文单位

2.选择题(共4题)

10.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11.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12.

The young man is {#blank#}1{#/blank#} (believe). He never tells a lie.

13.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

3.多选题(共4题)

14.
关于物体的运动,可能发生的是(  )
A.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也逐渐减小
B.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却逐渐增大
C.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
D.加速度为零时,速度的变化率最大
15.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探究有道理的是(   )

A. 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B. 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可以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C. 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D. 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16.
关于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赤道上向心加速度最大
B.在两极向心加速度最大
C.在地球上各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
D.随着纬度的升高,向心加速度的值逐渐减小
17.
(多选)要使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可采用的方法是(  )
A.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B.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距离保持不变
D.使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

4.解答题(共3题)

18.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1.0 kg的木块,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在水平方向上对木块同时施加相互垂直的两个拉力F1F2,已知F1=3.0 N,F2=4.0 N,g取10 N/kg,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若将F2顺时针转90°,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合力大小为多少?
19.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的原长为20cm,竖直悬挂着,当用15N的力向下拉弹簧时,量得弹簧长24cm.问: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2)若把它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用30N的力竖直向下压时,弹簧长为多少?
20.
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为α=37°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2.5m且固定,斜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段很小的弧形连接。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下滑动,若初始速度v0=2.0m/s,小物块运动2.0s后停止在斜面上。减小初始速度v0,多次进行实验,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做出相应的t-v0图像如图所示。(sin37°=0.6,cos37°=0.8)

【小题1】求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
【小题2】求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小题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v0=3m/s,则根据图像可以推知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为3s。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出推导过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解出正确的结果。

5.实验题(共2题)

21.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3…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纸带上标出.图中画出了将米尺靠在纸带上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是____m/s. 
22.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甲所示,将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把滑块通过细绳与带夹的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夹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匀速运动.
(2)如图乙所示,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长木板上靠近滑轮处,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A,B,C,D,E是纸带上五个计数点.
①图乙中滑块下滑的加速度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若重锤质量为m,滑块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滑块加速下滑受到的合力为    
③某同学在保持滑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滑块所受合力,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象如图丁所示,则滑块的质量为    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