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关于加速度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一定越大 |
B.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加速度在变大,但其合外力在变小的情况 |
C.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则其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
D.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越大 |
2.
光滑小球放在两板间,如图所示,当OA绕O点转动使θ变大时,两板对球的压力FA和FB的变化为( )


A.FA变大,FB不变 |
B.FA和FB都变大 |
C.FA变大,FB变小 |
D.FA和 FB都变小 |
3.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平衡时物体在a位置.现用力将物体向下拉长x至b位置,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A.kx |
B.mg+kx |
C.mg﹣kx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1Mg | B.μ2mg | C.μ1(m+M)g | D.μ1Mg+μ2mg |
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m1>m2,A、B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测力计.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右拉B,稳定后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如果改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左拉A,稳定后A的加速度大小为a2,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


A.a1<a2,F1=F2 | B.a1=a2,F1<F2 | C.a1=a2,F1>F2 | D.a1>a2,F1>F2 |
6.
如图所示,当车厢向右加速行驶时,一质量为m的物块紧贴在车厢壁上,相对于车厢壁静止,随车一起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竖直方向上,车厢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 |
B.在水平方向上,车厢壁对物块的弹力与物块对车厢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C.若车厢的加速度变小,车厢壁对物块的弹力不变 |
D.若车厢的加速度变大,车厢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也变大 |
7.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
B.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
D.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
C.公交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倾斜,说明乘客有惯性公交车没有惯性 |
D.汽车的速度越大刹车时越难停下来,说明汽车的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 |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4题)
11.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A=4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传送带不动,vB=3m/s
B.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小于3m/s
C.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不小于3m/s
D.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m/s

A. 若传送带不动,vB=3m/s
B.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小于3m/s
C.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不小于3m/s
D.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m/s
12.
一条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10m/s,要渡过宽度为60m、水流速度为6m/s的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6 s |
B.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 s |
C.小船渡河的路程最短时,渡河时间为7.5 s |
D.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增加,则小船渡河的最短路程减小 |
13.
如图所示,在某一峡谷的两侧存在与水平面成相同角度的山坡,某人站在左侧山坡上的P点向对面的山坡上水平抛出三个质量不等的石块,分别落在A、B、C三处,不计空气阻力,A、C两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落到A、B、C三处的石块落地速度方向相同 |
B.落到A、B两处的石块落地速度方向相同 |
C.落到B、C两处的石块落地速度大小可能相同 |
D.落到C处的石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
14.
如图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m,水的阻力恒为Ff,当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v,此时人的拉力大小为F,则此时( )


A.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cosθ |
B.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 |
C.船的加速度为![]() |
D.船的加速度为![]() |
4.解答题- (共2题)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3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现用一个大小F=20N的恒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推物体,经过3s,该物体的位移为多少?(g=10m/s2,sin37°=0.6,cos37°=0.8)

16.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与粗糙斜面BC对接,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滑下,已知AB段斜面倾角为53°,A点离B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0.8m.两斜面对接点B处有一段很小的圆弧以保证小滑块拐弯时无碰撞,能以到达B点时同样大小的速度冲上BC斜面,已知BC段斜面倾角为37°,滑块与斜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斜面,从滑块到达B点时起,经0.6s 正好通过C点.(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滑块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滑块沿BC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3)BC之间的距离.

(1)小滑块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滑块沿BC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3)BC之间的距离.
5.实验题- (共2题)
17.
如图甲所示,放在斜面上的小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此时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乙中a、b、c是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求得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2,可以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_____(选填“b”或“c”)段纸带中的________cm段内。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求得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2,可以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_____(选填“b”或“c”)段纸带中的________cm段内。
18.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后,为算出其初速度,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有________和________.其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
(3)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g取10m/s2) (______)

A.1.0m/s B.10m/s
C.2.0m/s D.20m/s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后,为算出其初速度,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有________和________.其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
(3)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g取10m/s2) (______)

A.1.0m/s B.10m/s
C.2.0m/s D.20m/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