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七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66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7

1.单选题(共10题)

1.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
A.蜗牛:1.5 mm/s
B.炮弹:1 000 m/s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低速度:7.9 km/s
D.火车:360 km/h
2.
气象台对“玉兔”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3.
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
B.根据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两个力大小都是10 N,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D.力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4.
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间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B. 
C.D. 
5.
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C.F1F2都减小D.F1F2都增大
6.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的水平圆盘中心有一个光滑的小孔,用一细绳穿过小孔连接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AB,让B球悬挂,A球在光滑的圆盘面上绕圆盘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半径为r,则关于rω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圆环在水平面上做匀速滚动,跟平面没有相对滑动,如图所示.已知环心对地的速度为v,则环上各点中相对于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
A.2vvB.2v,0C.v,0D.1.5v,0.5v
8.
小华同学遥控小船做过河实验,并绘制了四幅小船过河的航线图如图所示.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速度不变,方向如图水平向右,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小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变.则(  )
A.航线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时间最短
B.航线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时间最短
C.航线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位移最短
D.航线是不正确的,如果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船的轨迹应该是曲线
9.
理论上已经证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现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O为球心,以O为原点建立坐标轴,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假设它能够在地球n内部移动)在轴上各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用F表示,则F随变化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A.B.C.D.
10.
太阳系八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可粗略地认为是圆,各行星的半径、日星距离和质量如下表所示:

则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的圆周运动速率最大
B.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圆周运动周期最大
C.若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再利用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D.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并忽略地球的自转,利用地球的半径以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2.选择题(共4题)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我雕琢

    ①有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每天晚上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摆放整齐。然而,令男孩生气的是,他放好的木桶往往一夜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为此,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木桶太轻了,要想不被风吹倒,只有加大它的重量。”男孩苦思冥想了好久,他挑来一桶桶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从第二天开始,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就再没有被风吹倒过。

    ②漳州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情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因为这座石雕寓意非同一般,给参观者思考与启迪。

    ③木桶、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输在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修炼;宁静才能致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查《本草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

    ⑦木桶和石雕的事例告诉人们: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就如风中的木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想被任意一种“风”刮倒,就要给自我加重,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有删改)

12.

据CCTV报道,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消融速度在加快.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blank#}1{#/blank#} 造成的.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请举出你在生活中节水的一个具体措施:{#blank#}2{#/blank#}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blank#}1{#/blank#}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blank#}1{#/blank#}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多选题(共5题)

15.
为了测定重力加速度,用一个小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以下数值就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的是(  )
A.下落高度和时间
B.着地速度和下落时间
C.下落高度
D.石子质量
16.
亚里士多德对“力到底如何决定物体的运动”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力决定物体的运动速度.他认为,要马车跑得更快,就要用更多的马去拉,或用更强壮的马去拉.所以,力越大速度越大,力越小速度越小,没有力时,速度就为零(静止不动).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看法,其中错误的是(  )
A.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完全正确,力决定物体的运动速度
B.没有力作用物体,物体不会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力来决定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是由力来决定,没有力作用物体,物体同样可以运动
D.物体的速度大小不是由力来决定,但没有力作用物体,物体不可能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
17.
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子张力可以为零
B.小球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是0
C.小球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是√gR
D.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子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与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反
18.
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中,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PQ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PO>OQ,则(   )
A.星球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B.星球P的线速度一定大于Q的线速度
C.双星间距离一定,双星的质量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D.双星的质量一定,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19.
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中,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O>OB,则(  )
A.星球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B.星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的线速度
C.双星间距离一定,双星的质量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D.双星的质量一定,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4.解答题(共3题)

20.
如图所示是一种较精确测重力加速度g值的方法:将下端装有弹射装置的真空玻璃直管竖直放置,玻璃管足够长,小球竖直向上被弹出,在O点与弹簧分离,然后返回.在O点正上方选取一点P,利用仪器精确测得OP间的距离为H,从O点出发至返回O点的时间间隔为T1,小球两次经过P点的时间间隔为T2.求

(1)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2)若O点距玻璃管底部的距离为L0,玻璃管的最小长度.
21.
质量为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推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g=10 m/s2)

(1)求物体在前14 s内的位移.
(2)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物体在14 s内的vt图象.
22.
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经高压加速后速度为v=6×106m/s.问电子的质量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改变了百分之几?

5.实验题(共2题)

23.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跟弹簧长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个的质量都是30 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弹簧的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 m/s2)


【小题1】由以上实验数据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小题2】由以上实验数据得出弹簧弹力大小F与长度L的关系式为________.对应的函数关系图线与横轴(长度L)的交点代表________.
24.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形成图线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图线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