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相对于同一位置的x-t图象,它们向同一方向开始运动,则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 |
B.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
C.乙的位移最小 |
D.图象表示甲、乙、丙三个物体各自的运动轨迹 |
2.
小球从离地3 m的高处落下,被水平面弹回后在离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上述过程中的位移是( )
A.1 m,方向向上 | B.4 m,方向向上 |
C.2 m,方向向下 | D.4 m,方向向下 |
5.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做的是曲线运动,乙做的是直线运动 |
B.甲做的是先向前后返回的直线运动,乙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
C.甲与乙在t1时刻相遇到 |
D.甲与乙在t1和t2两个时刻之间某时刻相遇 |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是
,下落H到B点后与一轻弹簧接触,又下落h后到达最低点C,在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恒定,则( )



A.物块机械能守恒 |
B.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C.物块机械能减少![]() |
D.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 |
7.
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B. 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C. 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 人在C点具有最大速度

A. 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B. 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C. 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 人在C点具有最大速度
8.
一条宽度为L的河流河水流速为v1,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v2>v1,这只小船要渡过这条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短时间为![]() | B.最短时间为![]() |
C.小船无法到达正对岸 | D.小船在河水中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v2 |
11.
如图所示为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是4r,小轮的半径是2r,b点和c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a点和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 B.b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
C.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 D.a点和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
2.选择题- (共3题)
15.
波黑、科索沃、苏丹……中国维和警察在异国他乡认真履行联合国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促进任务区恢复社会秩序,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这说明我国( )
①支持联合国所做的各项工作②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④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3.多选题- (共3题)
16.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是6 m/s,第2 s末的速度是8 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 |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
C.任何1 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 m/s |
D.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
17.
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F=kx可知,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x成正比 |
B.由![]() |
C.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的大小无关 |
D.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 |
18.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处于同一高度,A沿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自由下落,最后到达同一水平面,则(不计一切阻力)( )


A.下落过程,重力对两物体做的功相同 |
B.下落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
C.到达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A<PB |
D.到达底端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
4.解答题- (共4题)
20.
如下图所示,一辆汽车走钢丝横跨尼罗河,如果汽车的总质量为2 000 kg,两侧的钢索弯曲成150°夹角,求每条钢索所受拉力的大小(钢索的质量可不计,cos 75°=0.259,g=10 N/kg).

21.
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小题1】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
【小题2】斜面的倾角
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小题1】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小题2】斜面的倾角


22.
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小球从A点起以v0=10 m/s的初速度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之后进入半径为r=0.9 m的竖直圆轨道,恰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P,求此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多大.(g取10 m/s2)

5.实验题- (共2题)
23.
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和____。
测量记录表:


(2)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____、____。
(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____=_____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 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ΔL=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N/m(g取9.8 m/s2)。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和____。
测量记录表:


(2)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____、____。
(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____=_____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 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ΔL=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N/m(g取9.8 m/s2)。
2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保证拉力的大小不变
B.“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只需测量一次,记录一组数据即可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作a-F图象应该用折线将所描的点依次连接
(2)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选择了A、B、C、D、E作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0 cm、x4=8.92 cm,电源频率为50 Hz,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________.如果长木板的右端垫得不够高,木板倾角过小,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图象可能是________.
A.
B.
C.
D.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保证拉力的大小不变
B.“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只需测量一次,记录一组数据即可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作a-F图象应该用折线将所描的点依次连接
(2)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选择了A、B、C、D、E作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0 cm、x4=8.92 cm,电源频率为50 Hz,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________.如果长木板的右端垫得不够高,木板倾角过小,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图象可能是________.
A.


C.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