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2.
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1 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则该物体此时( )
A.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
B.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 |
C.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
D.位置一定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
4.
小球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A位置开始计时,连续相等时间t内记录到小球位置如图,d1、d2、d3分别为位置B、C、D到A的距离.则( )


A.(d3-d2)=(d2-d1) |
B.小球在B时的速度为![]() |
C.小球在C时的速度为![]() |
D.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 |
5.
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开创了如下框所示的一套科学研究方法,其中方框2和4中的方法分别是( )


A.提出假设,实验检验 |
B.数学推理,实验检验 |
C.实验检验,数学推理 |
D.实验检验,合理外推 |
6.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
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
C.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
D.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
8.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球用轻弹簧连接,A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悬挂A球的细线剪断,此时A和B两球的瞬时加速度aA、aB的大小分别是( )


A.aA=0,aB=0 | B.aA=g,aB=g |
C.aA=3g,aB=g | D.aA=3g,aB=0 |
9.
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A. 物块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A. 物块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6题)
12.
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
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
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
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
13.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 ( )
A.前半程速度增加3.5v |
B.前![]() ![]() |
C.后![]() ![]() |
D.后半程速度增加2v |
14.
(多选)如图所示为a、b、c三个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t=3t0时刻三个质点相遇,则( )


A.t=0时刻,b、c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
B.t=2t0时刻,a、b两质点在同一位置 |
C.t=0时刻,a、c间距离是b、c间距离的2倍 |
D.0~3t0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是c的平均速度的2倍 |
15.
(多选)“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乙两个图象为甲、乙两位同学从实验中得到数据后画出的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实验误差比乙的实验误差小 |
B.甲的实验误差比乙的实验误差大 |
C.甲在实验中处理纸带时没有舍掉开头一些密集的点迹 |
D.乙在实验中处理纸带时没有舍掉开头一些密集的点迹 |
16.
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和7v,所用时间是t,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
B.经过AB中点的速度是![]() |
C.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 |
D.前![]() ![]() ![]() |
17.
(多选)力F1单独作用于某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3 m/s2,力F2单独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4 m/s2,两力同时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可能是( )
A.1 m/s2 | B.5 m/s2 | C.4 m/s2 | D.8 m/s2 |
4.填空题- (共1题)
18.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它使用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用手拉动纸带,所得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则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5.解答题- (共4题)
21.
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相邻车厢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1)火车加速度的大小;
(2)这20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3)人刚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1)火车加速度的大小;
(2)这20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3)人刚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22.
有一根长9.8 m的细绳将A、B两个小球相连,在足够高处先后相隔0.6 s将A、B两个小球先后自由释放,求:(g取9.8 m/s2)
(1)在B球释放后多长时间,连接A、B两球的细绳将被拉直?
(2)此时小球A的速度和位移.
(1)在B球释放后多长时间,连接A、B两球的细绳将被拉直?
(2)此时小球A的速度和位移.
6.实验题- (共2题)
23.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 s)研究物块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取O、A、B、C…F等若干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

(1)时间间隔t为_________(填“A”或“B”);
A.0.02 s B.0.1 s
(2)OF段表示物块做________运动(填“A”或“B”);
A.加速 B.减速
(3)在纸带上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可表示为________(填“A”或“B”).
A.
B.

(1)时间间隔t为_________(填“A”或“B”);
A.0.02 s B.0.1 s
(2)OF段表示物块做________运动(填“A”或“B”);
A.加速 B.减速
(3)在纸带上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可表示为________(填“A”或“B”).
A.


24.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

(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________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
(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填写相应序号)
①M=200 g,m=40 g、60 g、80 g、100 g、120 g、140 g
②M=200 g,m=30 g、35 g、40 g、45 g、50 g、55 g
③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④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35 g
(3)实验中某同学先保持重物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为便于得到a与M的关系,他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你建议他做a与________的图象.
(4)甲、乙两同学用同一种方法做实验,即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正确操作后,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b所示的a-F图象.他们得到的图象不同,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________不同,但他们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________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
(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填写相应序号)
①M=200 g,m=40 g、60 g、80 g、100 g、120 g、140 g
②M=200 g,m=30 g、35 g、40 g、45 g、50 g、55 g
③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④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35 g
(3)实验中某同学先保持重物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为便于得到a与M的关系,他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你建议他做a与________的图象.
(4)甲、乙两同学用同一种方法做实验,即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正确操作后,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b所示的a-F图象.他们得到的图象不同,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________不同,但他们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