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 |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
D.物体的加速度不变,速度也不变 |
2.
在遇到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时,高速公路上能见度不足100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时,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图示为两辆车刹车后若不相撞的v-t图像,由此可知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两车相撞可能发生在乙车停止后 |
B.刹车过程中甲车的加速度是乙车加速度的2倍 |
C.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 |
D.两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100m |
3.
一质点在连续的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内位移为12m,第二个2s内位移为16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在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4m/s |
B.质点在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
D.质点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8 m/s |
4.
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
,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5.
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Hz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当车速v≤10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在上述条件下,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取4~6m/s2之间的某一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 )


A.![]() | B.![]() |
C.2.5s | D.12.5s |
6.
关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速度等于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 |
C.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
D.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
7.
如图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从底部爬到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蚂蚁受到的合力大于在b点受到的合力 |
B.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大于在b点的作用力 |
C.在a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大于在b点的支持力 |
D.在a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的摩擦力 |
8.
下列几个关于力学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在斜槽实验基础上合理外推,提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一直运动下去 |
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沿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
D.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10.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现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A端,开始时物体在传送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B端,则在此过程中( )


A.物体由A运动到B过程中始终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
B.物体在AC段受摩擦力逐渐减小 |
C.物体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
D.物体在CB段不受摩擦力作用 |
2.多选题- (共7题)
1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该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
B.合力一定,两分力间夹角越大,分力越小 |
C.两个分力一定,其合力大小随夹角增大而增大 |
D.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中间时刻的速度总是小于中间位置的速度 |
12.
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8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 m/s (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定是在t=3.2 s时回到抛出点 |
B.t=0.8 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 |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16 m/s |
D.t=0.8 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上方 |
13.
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 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 2 倍,下滑的总时间为 3s,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8m/s |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 2:1 |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为 1:2 |
D.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
14.
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两位同学手掌粗糙程度也相同,在乙端的凳面上放有四块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甲端比较轻,甲容易将凳子拉向自己 |
B.甲对凳子的摩擦力和凳子对乙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C.由于乙端比较重,凳子和手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乙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
D.拔河过程中甲的手与凳子间一定比乙的手先发生相对滑动 |
15.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物体A、B用轻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不计滑轮的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30°缓慢增大到60°,A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轻绳对A的拉力不变 | B.斜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
C.A所受的摩擦力减小 | D.A所受的合力增大 |
16.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粗糙斜面放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重力为mg的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该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斜面,则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斜面底端,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现将该物块再次置于斜面上,同时对物体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外力F(F=mgsinθ﹣μmgcosθ),使物块在斜面上恰好不下滑,然后逐渐增大F。已知各个接触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F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保持不变 |
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一直减小 |
C.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
D.斜面一定不会滑动 |
17.
关于以下物理量和单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加速度 ②米 ③力 ④千克 ⑤质量 ⑥秒 ⑦牛顿 ⑧牛/千克 ⑨时间 ⑩米/秒
①加速度 ②米 ③力 ④千克 ⑤质量 ⑥秒 ⑦牛顿 ⑧牛/千克 ⑨时间 ⑩米/秒
A.①③⑦⑨是矢量 | B.②④⑥是基本单位 |
C.⑤⑦⑧⑩是导出单位 | D.⑧是①的单位 |
3.填空题- (共2题)
18.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19.
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质量m=2kg的物块与水平轻弹簧相连,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45°角的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水平面对物块的支持力恰好为零。g取10m/s2,则此时弹簧弹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N,如果撤去拉力F,撤去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 

4.解答题- (共3题)
20.
如图所示,竖直悬挂的细杆AB长为4.2m,杆的正下方有一深井,杆的B端离井口0.8m.若剪断悬绳让杆自由下落,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杆的B端到达井口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杆通过井口的过程所用时间是多少?

(1)杆的B端到达井口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杆通过井口的过程所用时间是多少?
21.
如图所示,放在粗糙的固定斜面上的物块 A 和悬挂的物体 B 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 AO 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弹簧的右端及轻绳 BO 的上端连接于 O 点,轻弹簧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轻绳的 OC 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斜面倾角α=37°, 物块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mA=5kg ,mB=1.5kg,弹簧的劲度系数 k=500N/m ,(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

(1)弹簧的伸长量 x;
(2)物块 A 受到的摩擦力.

(1)弹簧的伸长量 x;
(2)物块 A 受到的摩擦力.
22.
物体A的质量M=1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B的质量为m=0.5kg、车长L=1m。某时刻A以v0=4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为5N的拉力F。忽略物体A的大小,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A刚滑上平板车B时,A、B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物体A在平板车B上运动时相对B滑行的最大距离是多大?

(1)A刚滑上平板车B时,A、B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物体A在平板车B上运动时相对B滑行的最大距离是多大?
5.实验题- (共1题)
23.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由于实际绳对小车的拉力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__.(填写相应序号)
①M=200g,m=40g、60g、80g、100g、120g
②M=200g,m=30g、35g、40g、45g、50g
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
④M=400g,m=10g、15g、20g、25g、30g
(3)如图所示是某一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取计数点1、2、3、4、5.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3. 05cm、3.92cm、4.77cm、5.62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上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右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由图可知
__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

(1)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后,实验就不需要满足小车及车中砝码总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及盘中砝码总质量的条件 |
B.每次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C.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必须以打的第一个点为计数起始点进行测量 |
D.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 |
①M=200g,m=40g、60g、80g、100g、120g
②M=200g,m=30g、35g、40g、45g、50g
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
④M=400g,m=10g、15g、20g、25g、30g
(3)如图所示是某一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取计数点1、2、3、4、5.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3. 05cm、3.92cm、4.77cm、5.62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上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右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7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