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 |
B.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 |
C.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 |
D.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不能看作质点 |
2.
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汽车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s内的位移为( )
A.12.5m,37.5m | B.12.5m,40m | C.30m,40m | D.30m,37.5m |
3.
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B,A、B间距离为L=30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d=l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B,记录遮光条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0.010s、0.005s,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0.20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1cm/s
B. 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2cm/s
C. 滑块在A、B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D. 滑块在A、B间运动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5m/s

A. 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1cm/s
B. 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2cm/s
C. 滑块在A、B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D. 滑块在A、B间运动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5m/s
4.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它在第3s内的位移为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一定是
B.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
C. 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一定是25m D. 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一定是9m
A. 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一定是


C. 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一定是25m D. 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一定是9m
5.
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之一。假设某次深海探测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科考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匀减速并计时,经过时间t,“蛟龙号”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0(t0<t)时刻距离海面的深度为
A.![]() | B.![]() | C.![]() | D.![]() |
6.
对于力的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的冲量就越大 |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的冲量不一定大 |
C.力F1与作用时间t1的乘积F1t1等于F2与作用时间t2的乘积F2t2,则这两个冲量相同 |
D.静置于地面的物体受水平推力F的作用,经时间t仍静止,则此推力的冲量为零 |
9.
(题文)相向运动的A、B两辆小车相撞后,一同沿A原来的方向前进,则碰撞前的瞬间( )
A. A车的动量一定大于B车的速度 B. A车的速度一定大于B车的动量
C. A车的质量一定大于B车的质量 D. A车的动能一定大于B车的动能
A. A车的动量一定大于B车的速度 B. A车的速度一定大于B车的动量
C. A车的质量一定大于B车的质量 D. A车的动能一定大于B车的动能
10.
物体A的质量是B的2倍,中间有一压缩的轻质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由静止同时放开后一小段时间内( )
A.A的速率是B的2倍 | B.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 |
C.A受的力大于B受的力 | D.A和B构成的系统总动量为零 |
11.
如图,质量为M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 )

A.
B. 
C.
D. 

A.


C.


12.
关于动量、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动量越大,表明它受到的冲量越大 |
B.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量 |
C.物体的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则它受到的冲量大小等于零 |
D.物体动量的方向就是它受到的冲量的方向 |
13.
有关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一物体的动量改变,一定是速度大小改变 |
B.某一物体的动量改变,一定是速度方向改变 |
C.某一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
D.物体的动量改变,其动能一定改变 |
2.选择题- (共3题)
3.多选题- (共2题)
17.
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足够长),加速度恒定.前4 s内位移是1.6 m,随后4 s内位移是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6 m/s |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 |
C.物体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8 m |
D.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总共需时12 s |
18.
如图所示,在一个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a、b、c,离桌面高度分别为h1﹕h2﹕h3=3﹕2﹕1。若先后顺次释放a、b、c,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 |
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3﹕2﹕1 |
C.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 |
D.三个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4.解答题- (共2题)
19.
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v1=8m/s,B车的速度大小为v2=20m/s,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x0=28m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20.
小明课外研究性小组自制一枚火箭,火箭从地面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到达离地面40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火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和从发射到残骸落回地面过程的总时间.
5.实验题- (共1题)
21.
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然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m1______m2,r1______r2(填“>”,“<”或“=”)
(4)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然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m1______m2,r1______r2(填“>”,“<”或“=”)
(4)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