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A. 6.5 m B. 10 m C. 45 m D. 20 m


A. 6.5 m B. 10 m C. 45 m D. 20 m
2.
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降落,已知运动员和他身上装备(不含降落伞)的总重量为G1 ,球冠形降落伞的重量为G2 ,有8 条相同的均匀分布的拉线,一端与运动员相连,另一端与伞面边沿相连(图中没有画出所有的拉线),每根拉线都与竖直方向成 30°角,不计拉线的重量和空气对人的阻力,则每根拉线上的拉力大小是( )


A.![]() | B.![]() | C.![]() | D.![]() |
3.
在xy 平面内作用于O 点的三个力处于静止状态,设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F1 ,沿y 轴正方向,力F2大小未知,方向与x 轴负方向夹角为q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第三个力F3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力F3只能在第四象限 |
B.力F3 与F2 夹角越小,则F2和F3的合力越小 |
C.力F3可能在第一象限的任意区域 |
D.力F3的最小值为F1 cosq |
4.
如图,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三个力作用,即F1 、F2和摩擦力,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 = 10N ,F2 = 2N ,若撤去力F1 ,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N ,方向向右 | B.2N ,方向向左 |
C.8N ,方向向右 | D.8N ,方向向左 |
5.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则:(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
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引起的 |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D.桌面与书之间的弹力本质上是由电磁力引起的 |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A在上滑过程受到的力有


A.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
B.重力、斜面的支持力 |
C.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
D.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
7.
如图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甲中O为轻绳之间连接的结点,图乙中光滑的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甲中的B滑轮或图乙中的端点B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则关于θ角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图乙中的θ角均增大 |
B.图甲、图乙中θ角均不变 |
C.图甲中θ角增大、图乙中θ角不变化 |
D.图甲中θ角不变、图乙中θ角变大 |
8.
17 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这里的实验是指“伽利略斜面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不可信的 |
B.该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
C.该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D.该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2.多选题- (共3题)
9.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
B.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
D.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不会变化 |
10.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 AO 上套有小环P ,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 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FN ,摩擦力f 和轻绳的弹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FN不变, f 变大 | B.FN不变, f 变小 | C.F 变大, f 变大 | D.F 变小, f 变小 |
3.解答题- (共3题)
12.
可看作质点的两辆汽车A 、B 沿同一直线运动,汽车A 以vA = 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正前方s0 = 200m 处,以vB = 30m/s 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 开始以aB = 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以开始刹车为计时起点。则:
(1) A 追上B 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 追上B ?
(1) A 追上B 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 追上B ?
13.
工人拖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往往可以采用“拉”和“推”两种方式。上述情景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同为 50kg ,甲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拉力F1 , 乙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推力F2 ,在力的作用下它们都沿相同的粗糙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 = 200N 。(g = 10m/s2)求:

(1)物体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m ;
(2) F2的大小。

(1)物体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m ;
(2) F2的大小。
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静止放在粗糙水平面上,O为球心,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底部O处,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地面与半球形容器间的动摩擦因数,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求:

(1)小球受到半球形容器的支持力;
(2)轻弹簧的原长;
(3)半球形容器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

(1)小球受到半球形容器的支持力;
(2)轻弹簧的原长;
(3)半球形容器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
4.实验题- (共2题)
15.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取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在纸带上依次取 0 、1、2 、3 、4 、5 、6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相邻各点间距离为
,
,
,
,
,
。(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计算小车在 0 -1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
(2)则打点计时器打下 5 点时小车的速度
______m/s ,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 。






(1)计算小车在 0 -1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
(2)则打点计时器打下 5 点时小车的速度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