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9449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4

1.单选题(共13题)

1.
在田径运动会的400米比赛中,第1跑道和第8跑道的运动员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等
B.两个运动员的平均速率相等
C.研究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率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D.研究运动员是否同时到达终点时,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2.
如图所示是质量为1kg的滑块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t=1s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
B.在4s末~6s末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2.5m/s
C.在3s末~7s末时间内,合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2W
D.在5s末~6s末时间内,滑块受到的合力为2N
3.
近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一雾霾天,某人驾驶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但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
B.在t=5s时追尾
C.在t=3s时追尾
D.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
4.
将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5s内物体的()
A.路程为20mB.平均速度大小为5m/s,方向竖直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
5.
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A.必定是OA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6.
如图所示为一简易起重装置,AC是上端带有滑轮的固定支架BC为质量不计的轻杆,杆的一端C用较链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B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并用钢丝绳跨过滑轮A连接在卷扬机上.开始时,杆BC与AC的夹角∠BCA>90°,现使∠BCA缓缓变小,直到∠BCA=30°.在此过程中,杆BC所受的力(不计一切阻力)(   )
A.逐渐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
C.大小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7.
高空滑索是勇敢者的运动.如图所示一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足够长的倾斜钢索上运动(设钢索是直的),下滑过程中到达图中A位置时轻绳与竖直线有夹角,到达图中B位置时轻绳竖直向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位置时,人的加速度可能为零
B.在A位置时,钢索对轻绳的作用力可能小于人的重力
C.在B位置时,钢索对轻环的摩擦力为零
D.若轻环在B位置突然被卡住,则此时轻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的重力
8.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墙角,为使一光滑的铁球静止于图示位置,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球一定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
B.铁球可能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
C.铁球一定受斜面通过铁球的重心的弹力
D.铁球可能受斜面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弹力
9.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B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的质量之比为1︰
B.A、B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
C.悬挂A、B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
D.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B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B=2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A=22 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现用水平向右、大小为200 N的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已知sin 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大小为(  )
A.0.3B.0.4C.0.5D.0.6
11.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说: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自然本性”,物体由其“自然本性”决定的运动称之为“自然运动”,而物体受到推、拉、提、举等作用后的非“自然运动”称之为“受迫运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批判的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说法,建立了新物理学;新物理学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自然本性”是“惯性”.下列关于“惯性”和“运动”的说法中不符合新物理学的是(   )
A.一切物体的“自然运动”都是速度不变的运动——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使物体做“受迫运动”即变速运动的原因
C.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得太快时,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受到的向外的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了重力,却没有立即反向运动,而是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反向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12.
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上的顶端O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0.2kg的小球静止在A上。若滑块从静止向左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a。(取)则(   )

A. 当a=5m/s2时,线中拉力为 
B. 当a=10m/s2时, 小球受的支持力为
C. 当a=12m/s2时, 经过1秒钟小球运动的水平位移是6m
D. 在稳定后,地面对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
13.
如图所示,斜面AD和BD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两斜面的A端和B端在同一竖直面上,现让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两斜面的顶端同时由静止下滑,结果两物块同时滑到斜面底端D,设两物块与AD、BD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则μ1:μ2

A. 1:3    B. 3:1    C. :1    D. 1:

2.选择题(共3题)

14.

列竖式计算。

①67×21=        ②34×84=         ③85×20=

④77×23=        ⑤45×30=         ⑥46×33=

15.

列竖式计算。

①67×21=        ②34×84=         ③85×20=

④77×23=        ⑤45×30=         ⑥46×33=

16.

列竖式计算。

①67×21=        ②34×84=         ③85×20=

④77×23=        ⑤45×30=         ⑥46×33=

3.多选题(共3题)

17.
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18.
如图甲所示,倾角45°斜面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绳与斜面平行),滑块质量为2m,滑块能恰好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在图乙中,换成让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且θ≤45°,两幅图中,滑块、斜面都静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块受到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B.甲图中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乙图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
D.乙图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19.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让它们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若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对于这个过程,某同学用了以下4个式子来表达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下述表达式一定正确的是
A.F-MaB.maC.μmgD.Ma

4.解答题(共3题)

20.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B="2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x0="50m" 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00 m才能停止,问: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21.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被水平力F推着静止于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tanθ,求:

(1)力F多大时,物体不受摩擦力;
(2)为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力F的取值范围.
22.
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物体在方向与水平面成α=37°斜向下、大小为10N的推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6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2)若6s末撤去F,物体还能滑行多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