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白水中学2018届高三质量检测暨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944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4

1.单选题(共7题)

1.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物理方法中的(  )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微元法
D.极限法
2.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的时间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  )
A.B.C.D.
3.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分别挂在支架上的B点(如图甲所示)和跨过滑轮的轻绳BC上(如图乙所示),图甲中轻杆AB可绕A点转动,图乙中水平轻杆一端A插在墙壁内,已知θ=30°,则图甲中轻杆AB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1和图乙中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2分别为(  )
A.F1mg
B.
C.F2mg
D.F2mg
4.
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大小为7.5 N
B.大小为10 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5.
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力F作用下静止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力F大小相等且F<mgsin α,则物块所受摩擦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1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2 ,则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
A.大小为µ1mg,方向向左
B.大小为µ1mg,方向向右
C.大小为,方向向左
D.大小为,方向向右
7.
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利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F1增大、F2减小B.F1增大、F2增大
C.F1减小、F2减小D.F1减小、F2增大

2.选择题(共3题)

8.

照样子写句子。

例:请你爱护小青蛙。

①我们爱护{#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爱护{#blank#}3{#/blank#}。

9.

读某半球图,完成后面小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多选题(共4题)

11.
如图所示,小球以一定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向上匀减速是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己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过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vb=m/sB.xde=3mC.vc=3m/s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12.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B.C.D.
1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如图是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线,折线ABC和折线OBD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 ~20 s内的运动情况。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O-1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t=" 10" S时,两车相遇
C.在10 ~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D.在0〜20 s内,两车最远距离为100 m
14.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A.F1
B.F2
C.F3
D.F4

4.解答题(共3题)

15.
小车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前进,车后相距x0=25 m处,与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某人同时开始以6 m/s的速度匀速追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求人、车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16.
所受重力G1=8N的砝码悬挂在绳PA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θ=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大小.
17.
如图 (a)所示,质量m=1 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sin37°=0.6,cos37°=0.8,g=10 m/s2)

5.实验题(共2题)

18.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图上所标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画出),测得OA=7.05cm、AB=7.68cm、BC=8.33cm、CD=8.95cm、DE=9.61cm、EF=10.26cm,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s,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下列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拿起弹簧测力计就进行测量读数
B.拉橡皮筋的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C.测量前检查弹簧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用标准砝码检查示数正确后,再进行测量读数
D.应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拉杆与刻度板间的摩擦
(2)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
(3)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逆向思维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5).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记录纸如图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F2的方向分别过P1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F2的合力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