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4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8

1.单选题(共8题)

1.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C.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相等
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2.
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3.
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质点的( )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
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速度不断减小,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4.
一颗子弹垂直射向并排靠在一起且固定的三块木块,射穿最后一块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子弹在这三块木板中穿行时加速度保持不变,它通过这三块木板所用时间之比为1∶2∶3,则这三块木板厚度之比为( )
A.5∶3∶1
B.11∶16∶9
C.27∶8∶1
D.16∶8∶1
5.
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汽车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s内的位移为(  )
A.12.5m,37.5mB.12.5m,40mC.30m,40mD.30m,37.5m
6.
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    )
A.小车在20s-40s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B.20s末小车回到出发点
C.小车0-1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10-20s内的平均速度
D.小车10-30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7.
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重为G的球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光滑斜面上,此时水平力的大小为F;若将力F从水平方向逆时针转过来某一角度α后,仍保持F的大小不变,且小球和斜面体依然保持静止,此时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那么F的大小分别为( )
A.B.
C.D.
8.
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
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
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一定增大

2.选择题(共2题)

9.

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①长江   
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③东南季风      
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10.

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①长江   
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③东南季风      
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3.多选题(共5题)

11.
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BA前3 m处
C.5 s末两个物体再次相遇
D.t=0时两物体的距离比t=5 s时的大
12.
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物体A,相隔时间Δt后再以初速度v0从同一地点竖直上抛物体B,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B可能在物体A上升过程中相遇
B.物体AB只能在物体A下降过程中相遇
C.要使物体AB相遇需要满足条件
D.要使物体AB相遇需要满足条件
13.
如图,st图象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线上行驶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 s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 s时两车速度相等
B.甲车的速度为4 m/s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
D.乙车的初位置在s0=80 m处
14.
如图所示,在恒力F作用下,ab两物体一起沿粗糙竖直墙面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它们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受到4个力B.a可能受到5个力
C.a与墙壁之间一定有摩擦力D.a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15.
如图所示,顶端附有光滑定滑轮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三条细绳结于O点,一条绳跨过定滑轮平行于斜面连接物块P,OQ绳连接小球QPQ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条绳OA在外力F的作用下使夹角θ<90°,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Q绳对小球Q的拉力大于小球Q所受重力
B.斜面对物块P的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C.地面对斜面体有向左的摩擦力
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物块P和斜面体的重力之和

4.解答题(共3题)

16.
如图所示,一滴雨滴从离地面20m高的楼房屋檐自由下落,下落途中用△t=0.2s的时间通过一个窗口,窗口的高度为2m,g取10m/s2 ,问:

(1)雨滴落地的速度大小;
(2)雨滴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
(3)屋檐离窗的上边框有多高?
17.
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光滑斜面上,设小球质量m=1kg,斜面倾角θ=30°,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光滑斜面M=3kg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求:

(1)悬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10m/s2
18.
货车A正在该公路上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时,两车距离仅有
(1)若此时B车立即以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定:如果A车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B车;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A车发现B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
(2)若A车司机发现B车,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两车均视为质点),为避免碰撞,在A车刹车的同时,B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应时间),问:B车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事故(这段公路很窄,无法靠边让道)。

5.实验题(共2题)

19.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2)某次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纸带的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为细绳套。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图乙中的是力合力的理论值,是力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中的是力合力的理论值,是力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在做本实验时,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