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943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5

1.单选题(共7题)

1.
某人沿直线向西100m,然后又向东沿直线50m,取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则此人全过程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 )
A.100m,100mB.150m,100mC.150m,50mD.150m,-50m
2.
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x =" 6t" - 2t2, x单位为米(m), t单位为秒(s),那么2s末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
A.-2m/s、2m/s、2.5m/sB.-2m/s、2m/s、2m/s
C.2m/s、4m/s、2.5m/sD.-2m/s、4m/s、2m/s
3.
沿直线运动的汽车刹车后匀减速运动,经过3.5s停止,它在刹车开始后的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  (    )
A.3:2:1B.3:5:6C.9:4:1D.5:3:1
4.
为研究钢球在液体中运动时所受到阻力的大小,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竖直落下进入液体中运动,用闪光照相方法拍摄钢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钢球在液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kv2,闪光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f,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l0,钢球的质量为m,则阻力常数k的表达式为(    )
A.B.C.D.
5.
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全力也推不动,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 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C. A、B板的夹角应该尽可能小,才能推动衣橱
D. 这不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6.
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表明强弩的惯性减小了
C. 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 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为了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7.
如图所示,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轻质弹簧系住,当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恰好水平,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0
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D.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2.选择题(共3题)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9.

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①长江   
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③东南季风      
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10.

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①长江   
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③东南季风      
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3.多选题(共5题)

11.
平面上一物体从静止出发,沿直线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s后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9s钟停止.在先后加速和减速的两个运动过程中(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位移大小之比为1:1
D.位移大小之比为1:3
12.
如图带有光滑竖直杆的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于斜劈上的光滑小球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滑块用轻绳连接,开始时轻绳与斜劈平行.现给小滑块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使小滑块沿杆缓慢上升,整个过程中小球始终未脱离斜劈,则有(   )
A.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B.小球对斜劈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C.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D.对小滑块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逐渐增大
13.
如图所示,ABC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A与墙面间有压力
B.A与墙面间没有静摩擦力
C.A物块共受3个力作用
D.B物块共受4个力作用
14.
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向右拉动弹簧,当a弹簧的伸长量为L时(    )
A.b弹簧的伸长量为
B.b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
C.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2L
D.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15.
如图所示,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A.P向下滑动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4.解答题(共4题)

16.
猎狗能以最大速度v1=10m/s持续地奔跑,野兔只能以最大速度v2=8m/s的速度持续奔跑。一只野兔在离洞窟s1=200m处的草地上玩耍,被猎狗发现后径直朝野兔追来。兔子发现猎狗时,与猎狗相距s2=60m,兔子立即掉头跑向洞窟。设猎狗、野兔、洞窟总在同一直线上,求: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安全回到洞窟。
17.
如图,A、B两物体相距S=7米,A正以V1=4米/秒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2=10米/秒,方向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能返回),加速度大小a=2米/秒2,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经多少时间A追上B.
18.
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光滑斜面上,设小球质量m=1kg,斜面倾角θ=30°,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光滑斜面M=3kg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求:

(1)悬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10m/s2
19.
如图所示,质量为mA=0.4kg的物体A与质量为mB=2kg的物体B叠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物体B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运动,已知A、B总保持相对静止,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g取10N/kg)

(1).若整个装置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且AB恰好没有相对滑动.则:此时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拉力F为多少?
(2).若整个装置沿着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且A、B恰好没有相对滑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拉力大小为多少?

5.实验题(共2题)

20.
甲、乙两个物理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
2
3
4
5
6
钩码质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刻度尺读数x/cm
6.00
 
8.34
9.48
10.64
11.79
 

(1)甲组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将弹簧的上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读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值,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依次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值,所读数据列表如下:(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
①实验中挂30 g钩码时刻度尺的读数如图,请你将这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②该小组根据所测数据,在图(b)中的坐标纸上建立x­m坐标系,并描出5组测量数据,请你将第2组数据描在坐标纸上,并画出x­m的关系图线。
③作出的图线与坐标系纵轴有一截距,其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乙组同学利用图(c)所示的装置,用与甲组同样规格的弹簧做实验,他们将弹簧左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读出不挂钩码时弹簧右端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值,然后通过定滑轮在弹簧右端的细绳上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依次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值。之后他们经历了与甲组同样的实验步骤,最后甲、乙两组将测出的劲度系数进行比对,发现乙组的测量结果总比甲组的测量结果稍大一些,其原因是______,这种误差叫_____(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2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带有绳套的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以下注意事项正确的是_____
(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
(3)在课外活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设计方案为:用三根相同的橡皮条、四个图钉、一把直尺和一支铅笔、三张白纸、平木板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实验的五个主要步骤如下,请你补充完该研究小组的实验步骤:①将三根橡皮条的一端都栓在一个图钉0上,将这三根橡皮条的另一端分别栓上图钉A、B、C,注意此时四个图钉均未固定在木板上。②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的自由长度L0,注意从图钉脚之间测起.
③将拴有适当张开橡皮条的图钉AB适当张开钉在木板上,拉第三根橡皮条,使三根橡皮条互成角度拉伸,待结点处的图钉O静止时,钉下C图钉,记录图钉O的位置并记录__________
④测__________,分别算出它们的伸长量x1L1L0x2L2L0x3L3L0.
⑤将x1x2x3按一定比例图示表示出来,以x1x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对角线OC′,比较OC′与OC的长度(即x3的长度)及方向,若相等,且在一条直线上,则达到目的,若OC′与OC有一微小夹角θ,则有误差(如图所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