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检测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34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9

1.单选题(共8题)

1.
一颗子弹垂直射向并排靠在一起且固定的三块木块,射穿最后一块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子弹在这三块木板中穿行时加速度保持不变,它通过这三块木板所用时间之比为1∶2∶3,则这三块木板厚度之比为( )
A.5∶3∶1
B.11∶16∶9
C.27∶8∶1
D.16∶8∶1
2.
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的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 s、2 s、3 s,这三段位移之比应是(  )
A.1∶2∶3
B.1∶3∶5
C.12∶22∶32
D.13∶23∶33
3.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是3 m,求该物体前5 s内发生的位移(  )
A.6.6 m
B.25 m
C.8 m
D.15 m
4.
百米赛跑中,高三(1)班的小胡同学以12.5s的好成绩取得了决赛第一名,他的起跑速度为5m/s,中途的速度为7m/s,冲刺时达到了11m/s,能粗略描述小胡同学运动过程的图象是( )
A.B.C.D.
5.
在离地面高度为H处,将两个小铁球A、B以同样大小的速率v0分别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两个铁球落到地面的时间差为△t。不计空气阻力。
A.仅增大H,则△t增大
B.仅增大H,则△t减小
C.仅增大v0,则△t增大
D.仅增大v0,则△t减小
6.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  )
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
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
7.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  )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
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
D.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导)相结合的方法
8.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计时,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声速为340 m/s,则(  )
A. 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 m
B. 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 m
C.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D.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2.选择题(共4题)

9.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酸进行彻底水解,直至形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则能得到的小分子的种类共有(    )
10.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酸进行彻底水解,直至形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则能得到的小分子的种类共有(    )
11.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酸进行彻底水解,直至形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则能得到的小分子的种类共有(    )
12.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酸进行彻底水解,直至形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则能得到的小分子的种类共有(    )

3.多选题(共4题)

13.
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BA前3 m处
C.5 s末两个物体再次相遇
D.t=0时两物体的距离比t=5 s时的大
14.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是2 m,第4 s内的位移是2.5 m,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25 m/s
B.第3 s末的瞬时速度是2.5 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2
15.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
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6.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   )
A.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
C.前3秒内的位移是6m
D.3S末的速度是3.6m/s

4.填空题(共4题)

17.
如图所示为某物在24 s内运动的vt图象,它在这2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__,平均速率是________.
18.
有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用如图甲所示的xt图象表示,由图可知在开始2 s内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请在如图乙所示的vt图象的坐标系中把该质点的运动规律表示出来.

甲     乙
19.
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通过1.75 m高的窗户所需的时间为0.1 s,物体从窗底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为0.2 s,则物体是从________m的高处开始下落的.(g取10 m/s2)
20.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以大小为5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刹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 m/s,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 m.

5.解答题(共1题)

21.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开始的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这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6.实验题(共6题)

22.
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实验步骤: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重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做平稳的加速运动;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附有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G.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
(1)其中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   
(2)将改正后的步骤按合理的顺序写在横线上:步骤顺序为________。
23.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细绳和纸带、钩码和小车、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如图所示为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一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纸带的一部分,D1是任选的第一点,D11D21是第11点和第21点,若加速度的值是10cm/s2,则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是(  )
A.10 Hz
B.20 Hz
C.30 Hz
D.40 Hz
25.
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如下图所示(电源频率为50 Hz),若以每五次打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得到图示的5个计数点,各点到标号为0的计数点的距离已量出,分别是4 cm、10 cm、18 cm、28 cm,则小车的运动性质是________,当打点计时器打第1点时速度v1=________ m/s加速度a=________ m/s2.
26.
在“利用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操作时(  )
A.必须测量重物的质量
B.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释放纸带前,提纸带的手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D.一定要选用起始两点间距约为2cm的纸带
27.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_____。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