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4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
B.在0﹣2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s~4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
C.在t=2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 |
D.在t=4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
2.
如图所示,一小男孩通过一根弹簧想把地面上的木箱拖回房间,但试了两次均未拖动.分析图甲、图乙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与人所受的摩擦力之和 |
B.图甲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图乙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
C.图甲中木箱受到的合力小于图乙中木箱受到的合力 |
D.图甲中木箱受到的合力大于图乙中木箱受到的合力 |
3.
如图所示,小球A、B穿在一根光滑固定的细杆上,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连接两小球,杆与水平面成θ角,小球可看做质点且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绳OB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受到2个力的作用 |
B.小球A受到3个力的作用 |
C.杆对B球的弹力方向垂直杆斜向上 |
D.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 |
2.多选题- (共1题)
4.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C质量为4m,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4m的物块B放置在斜面上,轻绳1一端系在B上,另一端绕过光滑定滑轮与另外两轻绳2、3系于O点,其中轻绳3下端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A,轻绳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轻绳1在定滑轮左侧的部分与斜面平行,右侧的部分水平,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
B.地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为8mg |
C.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 |
D.若不断增大A的质量,整个系统仍静止,则B受到的摩擦力将逐渐增大 |
3.解答题- (共2题)
5.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16日报道,英式触式橄榄球球员赫普顿斯托尔在伦敦成功挑战地铁速度。他从“市长官邸站”下车,在下一地铁站“景隆街站”顺利登上刚下来的同一节车厢。已知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从车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为ta=20s,列车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均为a=1m/s2,运行过程的最大速度为vm=72 km/h。假设列车运行过程中只做匀变速和匀速运动,两站之问的地铁轨道和地面道路都是平直的且长度相同,两站间的距离约为x=400 m,赫普顿斯托尔出站和进站共用时tb=30 s。问:
(1)他在地面道路上奔跑的平均速度至少多大?
(2)郑州地铁一号线最小站间距离约为x'=1000 m,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为ta'=45 s,按赫普顿斯托尔的奔跑速度,在郑州出站和进站最短共需用时tb'=60 s,列车参数和其它条件相同。试通过计算判断,若赫普顿斯托尔同样以上述平均速度在地面道路上奔跑,能否在这两个车站间挑战成功?
(1)他在地面道路上奔跑的平均速度至少多大?
(2)郑州地铁一号线最小站间距离约为x'=1000 m,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为ta'=45 s,按赫普顿斯托尔的奔跑速度,在郑州出站和进站最短共需用时tb'=60 s,列车参数和其它条件相同。试通过计算判断,若赫普顿斯托尔同样以上述平均速度在地面道路上奔跑,能否在这两个车站间挑战成功?
6.
如图所示,用销钉固定的导热活塞把水平放置的导热汽缸分隔成容积相同的两部分,分别封闭着A、B两部分理想气体:A部分气体压强为pA=2.0×105 Pa,B部分气体压强为pB=1.5×105 Pa.现拔去销钉,待活塞重新稳定后,求此时A部分气体体积与原来体积之比.(外界温度保持不变,活塞与汽缸间摩擦可忽略不计,整个过程无漏气发生)

4.实验题- (共2题)
7.
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原长l0的关系实验中,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让刻度尺零刻度与轻质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上安装可移动的轻质指针P,实验时的主要步骤是:
①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1=5 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20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②取下钩码,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2=10 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25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③取下钩码,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3=15 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5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④重复③步骤,在每次重复③时,都将指针P下移5 cm,同时保持挂钩上挂的钩码质量不变.
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列表如下:
根据实验步骤和列表数据(弹簧处在弹性限度内),回答下列问题:
(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在实验步骤③中,弹簧的原长为15 cm时,其劲度系数k=_____N/m.
(2)同一根弹簧的原长越长,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让刻度尺零刻度与轻质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上安装可移动的轻质指针P,实验时的主要步骤是:
①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1=5 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20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②取下钩码,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2=10 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25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③取下钩码,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3=15 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5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④重复③步骤,在每次重复③时,都将指针P下移5 cm,同时保持挂钩上挂的钩码质量不变.
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列表如下:
次数 | 弹簧原长l0/cm | 弹簧长度l/cm | 钩码质量m/g |
1 | 5.00 | 7.23 | 200 |
2 | 10.00 | 15.56 | 250 |
3 | 15.00 | 16.67 | 50 |
4 | 20.00 | 22.23 | 50 |
5 | 25.00 | 30.56 | 50 |
根据实验步骤和列表数据(弹簧处在弹性限度内),回答下列问题:
(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在实验步骤③中,弹簧的原长为15 cm时,其劲度系数k=_____N/m.
(2)同一根弹簧的原长越长,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8.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当θ=90°时,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F1=________,F2=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F1/N | 1.001 | 0.580 | … | 1.002 | … |
F2/N | -0.868 | -0.291 | … | 0.865 | … |
θ | 30° | 60° | … | 150° | … |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当θ=90°时,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F1=________,F2=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