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04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5

1.单选题(共6题)

1.
有下列几种情况,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①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②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③水平飞行的篮球与篮板相撞后原速弹回;④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A.因为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B.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C.因为篮球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加速度为零
D.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为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单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路程为零时位移一定为零;位移为零时路程不一定为零
C.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其加速度必定不变
3.
一辆汽车沿直线单向运动,先以15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16m/sB.16.3m/sC.17.5m/sD.18.8m/s
4.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其实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相同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下面关于他实验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C.倾角越大,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越慢
D.倾角越大,小球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需的时间越短
5.
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在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体在时刻速度大小相等
B. 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C. A的平均速度小于B的平均速度
D. 两物体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6.
关于书本静置于水平桌面和静止不动的吊灯这两个物理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吊灯对电线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电线对吊灯的拉力是由于吊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选择题(共4题)

7.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科举制中的八股取士这样评价:“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由此可以推断“八股取士”(    )

①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②强化了封建的专制统治

③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④削弱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8.

已知a,b为实数,则解可以为 – 2 < x < 2的不等式组是(    )

9.

已知a,b为实数,则解可以为 – 2 < x < 2的不等式组是(    )

10.

已知a,b为实数,则解可以为 – 2 < x < 2的不等式组是(    )

3.多选题(共1题)

11.
一颗子弹垂直穿过紧挨在一起的三块固定木板后速度刚好为零,设子弹在各木板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则三木板厚度之比为9∶4∶1
B.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则三木板厚度之比为5∶3∶1
C.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则子弹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1
D.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则子弹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1)∶1

4.解答题(共3题)

12.
在我校秋季田径运动会的800米比赛中,甲同学很想得冠军,他一直冲在最前面,由于开始体力消耗太大,最后在直道上距终点x0=50米处时便只能保持v0=5m/s的速度匀速前进而不能加速冲刺,此时一直保持在他后面的乙同学在直道上距甲同学6.25m,速度为v1=4m/s,乙同学立即发力并以恒定的加速度匀加速冲刺,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v2=8.5m/s.试分析:
(1)乙同学冲刺的加速度a多大?
(2)甲、乙两同学谁先到达终点而获得冠军?(要通过计算说明)
(3)从乙同学开始发力冲刺到两人中第一个跑到终点为止,他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13.
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5m/s2,求:
(1)刹车后3s末的速度;
(2)刹车后5s内的位移;
14.
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2)在前4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第5 s内的位移是多少?

5.实验题(共2题)

15.
实验室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和火花计时器,它们均使用____________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是______________
16.
两同学合作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 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 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f="50" Hz。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如图所示)

(1)打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s,根据纸带信息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公式为a=_____,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公式为vD=__________,如果测得C、D两点间距s4=2.70 cm,D、E两点间距s5=2.90 cm,小车在D点的速度值vD=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
(2)同学用上述方法分别算出其他速度:vA=0.220 m/s,vB=0.241 m/s,vC=0.258 m/s,vE=0.300 m/s。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______,设O点为计时起点,由所做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保留1 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