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都是矢量 |
B.加速度是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 |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瞬时速度大小 |
D.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
3.
从某一高处释放小球甲,0.5 s后从同一高处再释放小球乙,在两小球落地前,则
A.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
B.它们间的距离不断减小 |
C.它们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
D.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不断增大 |
4.
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 m的地方自然掉了一颗扣子,扣子掉下后以加速度g ="10"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
A.2 s | B.1 s | C.![]() | D.![]() |
5.
下列关于摩擦力和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B.产生弹力的地方,一定有摩擦力产生 |
C.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D.拿一根细竹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细竹杆的弹力,这是由于细竹杆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6.
以下关于质点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时,可以将地球看成质点 |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
D.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5题)
8.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2,那么在任意1 s内
A.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 |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 s内的末速度大2 m/s |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 s内的初速度大2 m/s |
10.
一个质点从x轴的坐标原点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当t =" 8" s时,物体到达x="16" m处;令t =" 4" s时的速度大小为
,x = 8m时的速度大小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
B.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
C.匀速直线运动时,![]() |
D.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有![]() |
11.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沿x轴运动如下图所示,以它经过原点O的时刻开始计时,其位移x(单位:m)与时间t(单位:s)关系为
,则

A.这个汽车的加速度是8 m/s2,加速度方向沿x轴的正方向 |
B.汽车的初速度为20 m/s |
C.这个汽车在3秒内的位移是42 m |
D.这个汽车在3秒末的速度是14 m/s |
12.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xt)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 m/s2,t=3 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则


A.a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a=![]() |
B.t=3 s时a车和b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 |
C.t=1 s时b车的速度为10 m/s |
D.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9 m |
4.解答题- (共3题)
13.
某司机驾车停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一亮,他立即加速启动,经过3 s时间车的速度达到9 m/s,可就在速度刚达9 m/s时前边斑马线闯入一位老太太,为了让老太太先过马路,他立即猛踩刹车,使车以4.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最终礼让老太太先过马路。求:
(1)该车启动过程的加速度;
(2)该车从启动到停止的位移大小。
(1)该车启动过程的加速度;
(2)该车从启动到停止的位移大小。
14.
底部带有挡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斜面上有一自然伸直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的挡板上。现有一小物块从斜面上某处(离弹簧上端有一定的距离)自由下滑,同时利用速度传感器通过计算机获得物块下滑过程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20" N/m,物块与弹簧
在
=0.6 s时刻刚好接触,0~
时刻之间的速度图线是直线,
~
时刻之间的速度图线是曲线。求:
(1)物块接触弹簧前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物体接触弹簧前发生的位移大小;
(3)已知物块在整个下滑过程中发生的位移为x =" 3.9" m,求该过程中弹簧弹力的最大值。

在




(1)物块接触弹簧前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物体接触弹簧前发生的位移大小;
(3)已知物块在整个下滑过程中发生的位移为x =" 3.9" m,求该过程中弹簧弹力的最大值。


15.
由两种不同材料的木板平滑对接成轨道MN,如下图所示。滑块甲由静止从斜面上A点下滑沿路线ABC运动,同时滑块乙在外力作用下从斜面底端D处以
=0.8m/s的速度沿路线DE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点到斜面底端B的距离为
=4m;BC与DE平行;滑块甲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BC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以斜面底端为坐标原点O,沿水平轨道建立x轴,且水平轨道足够长;滑块甲经过斜面底端时速率不变。其中可能用到的数据:
,
。求:

(1)当滑块甲滑到底端B处时,两滑块沿x轴方向的距离;
(2)两滑块同时到达相同x坐标的坐标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当滑块甲滑到底端B处时,两滑块沿x轴方向的距离;
(2)两滑块同时到达相同x坐标的坐标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实验题- (共2题)
16.
某同学利用如下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点计时器所连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小车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取A、B……等七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请依据纸带信息或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_______s;
(2)打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3)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
_______m/s2(保留两位小数)。

(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_______s;
(2)打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3)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

17.
某学习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形变的关系,在操作的同时记录数据,其步骤如下:
(1)测出钩码的质量为
。把弹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弹簧的原长
。
(2)将该弹簧悬吊在铁架台上,让弹簧自然下垂,如图甲所示。挂上一个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
(3)之后逐渐增加钩码的个数,并测出弹簧对应的长度分别为
、
……。
(4)撤去实验装置,将以上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汇总,并作出钩码质量m与伸长量
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

已知m =
,
,其中
是钩码个数,重力加速度为g。
请根据以上操作、记录和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①
图像的横截距为1.00 cm,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数据计算错误
B.把弹簧水平放置测量原长
C.选择的弹簧是损坏的
D.选择的弹簧是轻弹簧
②
图线在伸长量
>5.00 cm之后变弯曲,说明了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此弹簧已被损坏
B.悬挂钩码过多
C.钩码下端触地
D.添加钩码后,钩码在竖直方向振动,且选择钩码到最高点读数
③从图乙上看,该弹簧水平放置使用时的弹性限度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
g。
④已知钩码的质量m0=" 0.2" kg,重力加速度g =" 9.8" m/s2,利用图乙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__N/m。
(1)测出钩码的质量为


(2)将该弹簧悬吊在铁架台上,让弹簧自然下垂,如图甲所示。挂上一个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3)之后逐渐增加钩码的个数,并测出弹簧对应的长度分别为


(4)撤去实验装置,将以上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汇总,并作出钩码质量m与伸长量


已知m =



请根据以上操作、记录和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①

A.数据计算错误
B.把弹簧水平放置测量原长
C.选择的弹簧是损坏的
D.选择的弹簧是轻弹簧
②


A.此弹簧已被损坏
B.悬挂钩码过多
C.钩码下端触地
D.添加钩码后,钩码在竖直方向振动,且选择钩码到最高点读数

③从图乙上看,该弹簧水平放置使用时的弹性限度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

④已知钩码的质量m0=" 0.2" kg,重力加速度g =" 9.8" m/s2,利用图乙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__N/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