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2.
为了庆祝国庆,某校高一和高二学生组织了一场篮球比赛,下列表述中涉及到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整场比赛共打了60分钟 |
B.比赛第30分钟,高二队换人 |
C.开场第20秒时,高一队率先进球 |
D.比赛于2012年10月1日下午2点30分开始 |
3.
一汽车沿直线运动,开始以15m/s的速度行驶完全程时间的
,余下的时间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行驶完全程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17.5m/s | B.16.25m/s |
C.14.35m/s | D.18.83m/s |
4.
甲、乙两物体同一时刻从同高度开始自由下落,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如果以乙为参照物,则甲的运动情况
A.静止 |
B.匀速直线运动 |
C.匀加速直线运动 |
D.变加速直线运动 |
5.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3尺为1米,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 )
A.100 m/s |
B.140 m/s |
C.200 m/s |
D.1000 m/s |
7.
如图,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的人,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
B.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
C.人受到的静摩擦力不为零 |
D.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
8.
质量为1kg的物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时刻开始,物体以初速度v0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恒为F=1N的作用力。若取向右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10.
如图所示,是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盛水陶罐(也称为欹qī器),它的特点是底尖、腹大、口小。穿入绳子(系绳的耳环设在瓶腹稍靠下的部位),将空的欹器悬挂起来静止时,发现整个容器无法正立而是略有倾斜(如图所示)。往其中注入适量的水(一半水左右)后,发现整个容器正立了,保持竖直状态;若注入水太满,容器会自动倾倒,将多余的水倒出。关于以上几个状态时容器重心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未装水的欹器竖立时,它的重心略低于耳环 |
B.装一半水时的欹器,重心略高于耳环 |
C.装一半水时的欹器,重心略低于耳环 |
D.装满水时的欹器重心最低 |
11.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A、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A.![]() | B.![]() | C.![]() | D.![]()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13.
动车组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编成一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从计时开始,通过第一个60m所用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60m所用时间是6s。不计动车组的长度。则
A.动车组计时开始的速度为3.5 m/s |
B.动车组计时开始的速度为2.5 m/s |
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 |
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 |
14.
如图,水平细杆上套一质量为mA的环A,质量为mB的球B用一轻绳与环A相连。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环A与球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增大时,绳对球B的拉力保持不变 |
B.球B受到的风力F大小等于mBgtanθ |
C.杆对环A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大而保持不变 |
D.环A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15.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B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 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 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上的
D. 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跟物块A恢复形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A. 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 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 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上的
D. 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跟物块A恢复形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4.解答题- (共4题)
16.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需要紧急停车的信号,司机立即采取刹车措施。若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汽车:
(1)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所需时间
(2)刹车过程前进的距离
(1)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所需时间
(2)刹车过程前进的距离
17.
小明沿平直人行道以v1=1m/s的速度向公交车站走去搭乘公交车上学。在距车站x=50m时,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v2=15m/s的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向公交车站。为了乘上该公交车,他立即匀加速向前跑去,加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a1=2.5m/s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6m/s。假设公交车行驶到距车站x0=25m处开始刹车并恰好到车站停下,停车t=10s后重新启动向前开去。不计公交车车长,公交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公交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a2
(2)求小明开始加速至抵达公交车站所需的最短时间t(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通过计算分析小明能否乘上该公交车
(1)求公交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a2
(2)求小明开始加速至抵达公交车站所需的最短时间t(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通过计算分析小明能否乘上该公交车
18.
如图所示,重为G的均匀球体放在倾角θ=300的光滑斜面上,并被斜面上竖直的光滑挡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请解答下面两个问题:

(1)若以图中有向线段OG表示球体所受的重力G,请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重力G;
(2)列式计算出(1)问中两分力的大小。

(1)若以图中有向线段OG表示球体所受的重力G,请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重力G;
(2)列式计算出(1)问中两分力的大小。
19.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0,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0.6,cos370=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物体乙的质量m2=5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物体乙的质量m2=5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5.实验题- (共3题)
20.
某学生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完成“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1)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立即关闭电源。
(2)取下纸带,取其中点迹清晰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2.60cm,s2=4.14cm,s3=5.69cm,s4=7.22cm,s5=8.75cm,s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由纸带可知,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相关物理量符号表示),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立即关闭电源。
(2)取下纸带,取其中点迹清晰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2.60cm,s2=4.14cm,s3=5.69cm,s4=7.22cm,s5=8.75cm,s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由纸带可知,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相关物理量符号表示),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
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4.6cm,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线;____
(2)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N/m:
(3)图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大于L0的原因是______.
钩码个数 | 1 | 2 | 3 | 4 | 5 |
弹力F/N | 1.0 | 2.0 | 3.0 | 4.0 | 5.0 |
弹簧长度x/cm | 7.0 | 9.0 | 11.0 | 13.0 | 15.0 |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线;____
(2)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N/m:
(3)图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大于L0的原因是______.

22.
小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
和
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______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________.(填李明或张华)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
6.作图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3道)
作图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