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1.
关于运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
B.研究飞船的飞行姿态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
C.雨点以5 m/s的速度落到地面,这个速度是平均速度 |
D.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加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
3.
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 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A. 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 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4.
物体A的加速度为3m/s2,物体B的加速度为-5m/s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
B.物体A的速度变化比物体B的速度变慢 |
C.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
D.物体B的速度一定在减小 |
6.
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质点,从某时刻开始,在连续相邻的t、2t、3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v3,则(v2-v1)∶(v3-v2)的比值为( )
A.3∶5 |
B.2∶3 |
C.1∶1 |
D.4∶3 |
7.
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地面上某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A的质量比B的质量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可能在空中相撞
B. A、B落地时的速度相等
C. 下落过程中,A、B速度变化的快慢相同
D. 从开始下落到落地,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A、B可能在空中相撞
B. A、B落地时的速度相等
C. 下落过程中,A、B速度变化的快慢相同
D. 从开始下落到落地,A、B的平均速度相等
8.
在2015年世界蹦床锦标赛中,中国队共获得8枚金牌.如图所示,当蹦床运动员接触床面向下运动时( )


A.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大于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 |
B.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与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大小相等 |
C.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小于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 |
D.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与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9.
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1 kg,mB=2 kg,在物体B上作用一个大小等于3 N的水平拉力F后,A和B一起前进了4 m,在这一过程中,物体B对物体A做的功是( )


A.0 |
B.4 J |
C.8 J |
D.12 J |
10.
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若某极地卫星从南极的正上方开始第二次运行至北极正上方,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可看做球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知( )
A.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 |
B.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
C.地球的质量为![]() |
D.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
11.
日心说之所以被人们接受的原因是( )
A. 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B. 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
C.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
D. 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A. 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B. 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
C.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
D. 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多选题- (共4题)
12.
2016年3月27日,中国海警舰船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巡航.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如图所示位置在距中国大陆某港330 km.若我国海警船从中国大陆某港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到达钓鱼岛时航行了479 k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海警船位移大小是479 km,路程330 km |
B.该海警船位移大小是330 km,路程479 km |
C.该海警船在海上航行时,确定其位置时不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
D.此次航行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
13.
如图所示,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与竖直放置的轻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a→b→c的运动过程中( )


A.小球的加速度在ab段不变,在bc段逐渐变小 |
B.小球的速度在bc段逐渐减小 |
C.小球的重力势能在a→b→c过程中不断减小 |
D.弹簧的弹性势能在bc段不断增大 |
14.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合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使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设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分别得出如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图象,其中甲、乙、丙是a-F图象,丁是a-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远大于m |
B.丙和丁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远大于m |
C.甲中长木板的倾角太小,乙中长木板的倾角太大 |
D.甲、乙、丙三位同学中,丙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
15.
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4 m/s,转动周期为2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速度为0.5 rad/s |
B.转速为0.5 r/s |
C.轨迹半径为![]() |
D.加速度大小为4π m/s2 |
3.解答题- (共4题)
17.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2 kg的木块,在大小为20 N、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的斜向上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匀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

(1)木块运动的加速度.
(2)若木块运动4秒时撤去拉力,求木块运动的总位移.

(1)木块运动的加速度.
(2)若木块运动4秒时撤去拉力,求木块运动的总位移.
18.
如图所示,转轴O1上固定有两个半径为R和r的轮,用皮带传动O2轮,O2轮的半径是r′,若O1每秒转了5转,R=1 m,r=r′=0.5 m,则

(1)图中B点转动的角速度是多大?
(2)图中A、C两点的线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1)图中B点转动的角速度是多大?
(2)图中A、C两点的线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4.实验题- (共2题)
20.
如图甲所示,放在斜面上的小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此时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乙中a、b、c是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求得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2,可以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_____(选填“b”或“c”)段纸带中的________cm段内。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求得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2,可以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_____(选填“b”或“c”)段纸带中的________cm段内。
21.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2)如图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48 cm,BC=1.60 cm,CD=1.62 cm,DE=1.62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__ m/s.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
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
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
D.实验中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