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385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9

1.单选题(共9题)

1.
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B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
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
D.物体的路程等于4R
2.
下列物体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某时刻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B.物体速度恒定,但其速率有可能变化
C.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速度仍变化D.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
3.
两个物体ab同时出发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a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做匀减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
C.ab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时刻ab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4.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经过的位移是x,则它的速度从3v增加到4v时所发生的位移是()
A.B.C.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任何物体都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C.将物体悬挂起来平衡时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D.在任何地点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都等于9.8N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拉伸的方向
B.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C.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要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7.
某一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对斜面的压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8.
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仅跟接触面的性质和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有时也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物体对接触面压力的大小FN成正比,其中FN是弹性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是变力,压力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着增大

2.选择题(共2题)

10.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巨大,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差异,我国分成了四大区域.请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①深圳特区②浦东新区③雄安新区

11.

2015年春节期间,一位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引起舆论的关注,文中提到“知识的无力感十分强烈”引起热议。要使知识“有力”,必须(    )

①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

③把科学理论作为行动的依据

④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多选题(共3题)

12.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5s末速度为v,第9s末速度为-v,则质点在运动过程中( )
A.第7s末的速度为零B.第5s初到第9s末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零
C.第8s末速度为-2vD.5s内和9s内位移相等
13.
A物体重量是B物体重量的两倍,A从H,B从2H高度同时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下落时间大于1s)()
A. 落地前同一时刻B比A的速度大
B. 1s末A、B速度相等
C. 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
D. 下落1m所需时间相同
14.
如图所示,木块A沿斜面B匀速下滑,B相对于地面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B
A.无摩擦力
B.有摩擦力,方向向左
C.有摩擦力,方向向右
D.有支持力,方向向上

4.解答题(共3题)

15.
汽车刹车前速度为2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汽车刹车开始后15s内滑行的距离;
(2)静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3)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
16.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的均质小球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并被斜面上一个竖直的光滑挡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试求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大小。(已知
17.
已知如图,一根轻绳左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依次穿过不计质量和摩擦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后,悬挂重G1的物体A,在动滑轮下悬挂重G2的物体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求:

(1)若G1= G2=10N,静止时细绳与天花板间的夹角α=?
(2)若测得G1=10N,α=37°,那么G2=?(sin37°=0.6,cos37°=0.8,)

5.实验题(共2题)

18.
(1)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 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_____)
A.   B.  C.   D.
19.
小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______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________.(填李明或张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