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
C.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 |
D.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
2.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ν–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0内,乙车一直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
B.在t=t0时,甲乙两车恰好相遇 |
C.在t=2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
D.在0~2t0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0 |
3.
如图所示,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摩擦力f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


A.N不变,T变大,f不变 | B.N不变,T变小,f变小 |
C.N变小,T变大,f不变 | D.N变大,T变小,f变小 |
5.
物体在固定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就是对斜面的压力 |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C.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成正比 |
6.
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上行,经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阶段,若加速、减速的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如图所示,。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运行中保持竖直状态,缆绳与山坡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阶段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
B.加速阶段小物块受到的滑动睥擦力大小为mg |
C.匀速阶段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0 |
D.减速阶段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0 |
2.多选题- (共4题)
7.
如图所示,小球A置于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柱体上,小球B用水平轻弹簧拉着系于竖直板上,两小球A、B通过光滑滑轮O(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细线相连,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B球质量为m,O点在半圆柱体圆心O1的正上方,OA与竖直方向成30°角,OA长度与半圆柱体半径相等,OB与竖直方向成45°角,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球A质量为![]() |
B.若将轻质细线剪断的瞬间,球B的加速度为![]() |
C.若将轻质细线剪断的瞬间,球B的加速度为g |
D.光滑半圆柱体对A球支持力的大小为mg |
8.
如图所示,木板P下端通过光滑铰链固定于水平地面上的O点,物体A、B叠放在木板上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现使木板P绕O点缓慢旋转到虚线所示位置,物体A、B仍保持静止,与原位置的情况相比:

A. A对B的压力大小不变
B. B对A的作用力不变
C. 木板对B的支持力增大
D. 木板对B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A. A对B的压力大小不变
B. B对A的作用力不变
C. 木板对B的支持力增大
D. 木板对B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9.
如图所示,把一个光滑圆球放在两块挡板AB和AC之间,AB与AC之间的夹角为30°.现将AC板固定,而使AB板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90°,则( )


A.球对AB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 B.球对AB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
C.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增大 | D.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
10.
如图所示,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的砝码,木盒和砝码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下列哪些方式可以增大木盒和砝码的加速度


A.增大斜面的倾角,其他条件不变 |
B.拿走砝码m,换质量更大的砝码M,其他条件不变 |
C.拿走砝码m,而在木盒上持续加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恒力F(![]() |
D.拿走砝码m,而在木盒上持续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mg),其他条件不变 |
3.解答题- (共5题)
11.
2015年8月29日的国家体育场上演了震撼的一幕,由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8秒01的成绩拿到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100 m接力银牌,创造了中国田径历史上4×100 m接力项目的最佳战绩,也创造了亚洲田径历史上在该项目上的最佳战绩.如图所示,A、B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有A持棒以最大速度向B奔来,B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B接棒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B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s1为多少?
(2)B应在离A的距离s2为多少时起跑?

(1)B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s1为多少?
(2)B应在离A的距离s2为多少时起跑?
12.
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体斜面是光滑的,倾角为30°。先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小球静止时轻绳与斜面的夹角也是30°。
(1)当斜面体静止时绳的拉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
(1)当斜面体静止时绳的拉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

13.
原地纵跳摸高是篮球和羽毛球重要的训练项目。已知质量m=60kg的运动员原地摸高为2.05米,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重心先下蹲0.5米,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2.85米的高度。假设运动员起跳时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g取10m/s2。求:
(1)该运动员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2)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3)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多少时间?
(1)该运动员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2)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3)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多少时间?

14.
如图甲所示,一固定在地面上的足够长斜面,倾角为37°,物体A放在斜面底端挡板处,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绳跨过光滑轻质滑轮与物体B相连接,B的质量M=1kg,绳绷直时B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在t=0时刻,无初速度释放B,由固定在A上的速度传感器得到的数据绘出的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B落地后不反弹,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A上升的最大高度;
(2)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
(3)物体A的质量m是多少?
(1)物体A上升的最大高度;
(2)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
(3)物体A的质量m是多少?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力F的大小为5N,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8s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
(2)若8s末撤掉力F,则物体还能前进多远?
(1)8s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
(2)若8s末撤掉力F,则物体还能前进多远?

4.实验题- (共2题)
16.
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将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橡皮条长度为GE。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到O点,小圆环受到作用力
、
和橡皮条的拉力
,如图乙所示。

(1)如图乙,此时要记录下_______、拉力
、
的大小,以及拉力
、
的方向。
(2)实验中,必要的是(______)
(3)图丙中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与F′中,方向一定沿GO方向的是__________。
(4)某次实验中A 的指针位置如图丁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




(1)如图乙,此时要记录下_______、拉力




(2)实验中,必要的是(______)
A.选用轻质小圆环 |
B.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校零 |
C.撤去![]() ![]() |
D.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 |
(4)某次实验中A 的指针位置如图丁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
17.
如图所示,托盘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1)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O、A、B、C、D五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A、B、C、D点到O点的距离,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平衡摩擦力后,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质量,且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砝码重力F的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小盘的质量为______kg。

(1)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O、A、B、C、D五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A、B、C、D点到O点的距离,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平衡摩擦力后,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质量,且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砝码重力F的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小盘的质量为______k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