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2018年9月11日杭黄高铁全线联调联试的正式开始,标志着离杭黄高铁线路开通的时间更近了。该条线路通车后,杭州至黄山有望由过去陆路交通的3小时车程(杭瑞高速)缩短至1.5小时,上海至黄山也有望在3小时内抵达。杭黄高铁运营长度为286.8公里。设计最高时速可达250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小时是指时刻 |
B.250km/h指瞬时速度 |
C.运营长度286.8公里指的是位移 |
D.研究高铁列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列车可看成质点 |
2.
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从同一位置同时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B物体仅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与B速度相同时所用时间是( )


A.2s | B.2.5s | C.4s | D.3s |
4.
用水平外力F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不动,物体的重力为10N,物体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物体与墙壁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可能为40N |
B.如果F为100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0N |
C.增大F的数值,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
D.撤去水平力F,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
5.
如图所示,一个铁架台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 F 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一过程中( )


A.水平拉力 F 先变小后变大 |
B.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变大 |
C.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
D.细线的拉力不变 |
6.
“物理思维”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思维”描述不合理的是
A.“质点” 模型的建立是一种“抽象思维”过程 |
B.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
C.“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 |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根据大量实验验证基础上提出的 |
2.多选题- (共4题)
9.
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所示,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斜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物体下滑过程中,斜面仍静止在地面上,下述正确的是( )


A.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 |
B.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平行地面向左 |
C.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小于(m+M)g |
D.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等于(m+M)g |
10.
如图,穿在水平直杆上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静止.现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且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υ(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小球运动过程中未从杆上脱落,且F0>μ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
B.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最后做匀速运动 |
C.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 |
D.恒力F0的最大功率为![]() |
11.
如图所示,小球用两根轻质橡皮条悬吊着,且AO呈水平状态,BO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那么在剪断某一根橡皮条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情况是( )


A.不管剪断哪一根,小球加速度均是零 |
B.剪断A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tanα |
C.剪断B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cosα |
D.剪断B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 |
12.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晚10时04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顺利入轨并正常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如图.关于“天宫二号”与火箭起飞的情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宫二号”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B.运载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反作用力,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 |
C.运载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
D.运载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向下喷气,但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
3.解答题- (共3题)
13.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2m,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k,弹簧两端与两物体连接。原来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向上拉A,使A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已知弹簧长度在弹性限度内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求:

(1)B刚好离开地面时,A上升的总高度。
(2)B刚好离开地面时,作用在A上的拉力大小。

(1)B刚好离开地面时,A上升的总高度。
(2)B刚好离开地面时,作用在A上的拉力大小。
14.
一个质量10kg的物体,沿着倾角37°(与水平面夹角)的固定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3s的时间内下滑的路程18m求:(sin37=0.6,cos37=0.8)

(1)物体下滑的加速度多大?
(2)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物体下滑的加速度多大?
(2)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5.
一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在t=0时刻其速度为v0=10m/s,此时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木块轻放到木板右端上。木板和木块的质量均为1kg,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4,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6,木块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木块速度增加到与木板相同?此段时间内木块的位移多大?
(2)从t=0时刻到木板停止运动时,木板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
(1)经过多长时间木块速度增加到与木板相同?此段时间内木块的位移多大?
(2)从t=0时刻到木板停止运动时,木板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
4.实验题- (共2题)
16.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鞋摩擦力的要求不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不同类型的运动鞋底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他们先测出每只不同类型运动鞋的质量,再往质量小的鞋子里均匀摆放砝码,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接着用弹簧测力计先后匀速拉动不同类型的运动鞋,使它们沿水平木板滑动,读取各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探究中“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这是采用了哪种方法_____。(填“等效法”,“微元法”,“放大法”“控制变量法”)
(2)测量时,某组同学是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放在水平木板上的鞋,则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运动鞋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探究中“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这是采用了哪种方法_____。(填“等效法”,“微元法”,“放大法”“控制变量法”)
(2)测量时,某组同学是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放在水平木板上的鞋,则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运动鞋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7.
在探究“ 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教材介绍的实验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 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依据优化后实验原理图,该实验______( 填“需要” 或“ 不需要”)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实验中______( 填“ 一定要” 或“ 不必要”) 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a)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 50Hz 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 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图(b)所示,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 图象是一条直线,求得直线的斜率为 k, 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

(1).依据优化后实验原理图,该实验______( 填“需要” 或“ 不需要”)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实验中______( 填“ 一定要” 或“ 不必要”) 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a)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 50Hz 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 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图(b)所示,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 图象是一条直线,求得直线的斜率为 k, 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