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说法正确的是:
A.0.01秒很短,所以它表示一个时刻 | B.第3秒表示时间间隔,间隔的长度为3秒 |
C.3秒末与2秒初这两个时刻相距2秒的间隔 | D.飞机直到16点才起飞,这里的16点指时间间隔 |
2.
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 |
B.极短的时间Δt内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等于Δt内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
C.平均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
D.任意时刻瞬时速度都相等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 |
3.
关于加速度表达式a=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Δv的方向不一定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 |
C.只要速度有变化,![]() | D.加速度a与Δv成正比,与Δt成反比 |
4.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x-t图像(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A.物体做曲线运动 | B.物体一直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
C.物体以某一速率做往复运动 | D.第2秒末,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
5.
以v0 =1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6" m/s2,则刹车后直至停止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前4 s内的位移是24 m | B.前3内的位移是27m |
C.第1 s末速度的大小是24 m/s | D.第3秒内的位移为6m |
6.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同向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每辆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均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A.3s | B.s | C.4s | D.2s |
7.
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80 m的电线杆共用5 s时间,它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16m/s | B.17m/s | C.18 m/s | D.19m/s |
2.多选题- (共6题)
8.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2m/s, 1 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12 m/s,在这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A.可能等于10 m/s2 | B.可能小于10 m/s2 | C.一定等于10 m/s2 | D.可能等于14m/s2 |
9.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间隔1秒,物体的速度就增大2m/s |
B.物体在任意一秒内的末速度一定是该秒内初速度的2倍 |
C.每间隔0.5秒,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增大1m/s |
D.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比在第2秒初的速度大4m/s |
10.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判断:


A.第1 s末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 |
B.第2s末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 |
C.第2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0 |
D.第3 s末和第5 s末物体的所处的位置相同 |
11.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运动,它们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4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 | B.4 s末甲乙相距最远 |
C.从图像上可知,6s末,甲仍然在乙的前方 | D.6 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 |
12.
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MN的间距为![]() | B.经过MN所需时间为![]() |
C.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 | D.经过MN位置中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
3.解答题- (共5题)
15.
跳伞运动员从350 m高空离开飞机由静止开始下降,最初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伞,打开伞后以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 m/s,求跳伞运动员自由下降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6.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面,它们之间相距s0=80 m,速度均为v0=16m/s。某时刻,甲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4" m/s2,而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此时刻起,求:
(1)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3)从甲开始刹车时计时,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3)从甲开始刹车时计时,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7.
图中装置可用来探究物块的运动情况,细线平行于桌面,遮光片的宽度为d,两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为s,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分别测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A、B所用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A和tB,用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遮光片竖直中线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利用实验中测出的物理量符号写出:
(1)遮光片到达光电门A处瞬时速度VA=________
(2)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
(3)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遮光片竖直中线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利用实验中测出的物理量符号写出:
(1)遮光片到达光电门A处瞬时速度VA=________
(2)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
(3)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遮光片竖直中线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4.实验题- (共1题)
19.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实验仪器,常用于研究纸带的运动问题
(1)我们实验室所使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采用的电源是6V以下的交流电,每隔_______秒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依次确定出A、B、C、D、E五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AB="2.87" cm, BC=4.32cm, CD="5.78" cm, DE=7.22cm.,如图:

由纸带上的数据,算出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用逐差法求得的纸带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我们实验室所使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采用的电源是6V以下的交流电,每隔_______秒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依次确定出A、B、C、D、E五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AB="2.87" cm, BC=4.32cm, CD="5.78" cm, DE=7.22cm.,如图:

由纸带上的数据,算出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用逐差法求得的纸带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6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