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 6 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 6 个点中的第 1 个点到第 6 个点的距离为 18 cm ,则( )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
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3m/s |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9m/s |
2.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4s时”就是指物体在4s末时,指的是时刻 |
B.“物体在4s时”就是指物体在4s初时,指的是时刻 |
C.“物体在4s内”就是指物体在3s末到4s末的这1s时间 |
D.“物体在第5s内”就是指在4s初到5s末这一段时间 |
3.
如图所示,小球A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滚下X1后,又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X2后停下,测得X2=2X1,则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1与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2的关系为(小球从斜面上滚到水平面上时速度大小不变)( )


A.![]() |
B.![]() |
C.![]() |
D.![]() |
5.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
A.牛顿 | B.亚里士多德 | C.伽利略 | D.爱因斯坦 |
6.
下列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
C.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
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的力大小可能不相等。 |
2.多选题- (共3题)
7.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位移内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
B.在任意时刻加速度都相等 |
C.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
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 |
8.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1秒末的速度比该1秒初的速度总是大3m/s |
B.某1秒末的速度比该1秒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
C.某1秒内的位移比上1秒内的位移大3m |
D.某1秒末的速度比上1秒初的速度大6m/s |
9.
关于重力和自由落体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
C.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
D.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大 |
3.填空题- (共2题)
4.解答题- (共6题)
12.
一小球从某一高度静止下落,经0.6 S后落到地面,然后以4 m/s的速度竖直向上弹起,若小球与地面接触时间为0.2 S.(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小球与地面接触时的加速度
(2)小球从地面弹起时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1)小球与地面接触时的加速度
(2)小球从地面弹起时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14.
甲、乙两物体都以5 m/s的初速度向东做变速直线运动,经5s后,甲的速度变为零,乙的速度变为10m/s,求
(1)物体甲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物体乙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1)物体甲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物体乙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15.
金太阳同学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要先出东走400m,然后再向北走600m,最后再向东走400m才能到达学校,所用时间为16min,如图所示,则

(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多少?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

(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多少?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
16.
2 012年10月4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特大泥石流。如图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的初速度、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泄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汽车启动后以0.5 m/s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求泥石流到达坡底的速度大小;
(2)当泥石流到达坡底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3)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

(1)求泥石流到达坡底的速度大小;
(2)当泥石流到达坡底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3)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