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37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3

1.单选题(共5题)

1.
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称为2s内
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s内
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s内或第2s内
D.tn~tn-1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
2.
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800多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假设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时位移为x,则当速度由10m/s增加到15m/s时,它的位移是 (   )
A. x B. x C. 2x D. 3x
3.
自由落体运动是()
A.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
B.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
C.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4.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动方向相反;
C.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5.
作用在同一点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5N、5N和2N,则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A.5NB.4NC.2ND.19N

2.选择题(共1题)

6.

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

3.多选题(共3题)

7.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从开始运动起1 s、3 s、5 s时的速度之比为1∶3∶5
B. 物体在从开始运动起1 s、3 s、5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C. 物体从开始运动起经过1 m、3 m、5 m时的速度之比为
D. 物体从开始运动起经过1 m、3 m、5 m所用时间之比为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
B.空中飞行的子弹受重力的作用
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在水平桌面静止的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9.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C.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弹力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支持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4.解答题(共3题)

10.
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某品牌跑车由静止加速至100km/h只需4.2s,该过程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求该品牌跑车的加速度。
(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加速度为3m/s2,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0km/h?
11.
如图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B间动摩擦因数为0.1,

试求(1)若地面光滑当水平力F为多大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
(2)若A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也为0.1时,水平力F为多大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
12.
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把物体挂起来,再用一根水平的绳子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 物体的重量是40N,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0°,则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答案可保留根号)

5.实验题(共2题)

13.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共6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x1=1.40 cm、x2=2.90 cm、x3=4.38 cm、x4=5.88 cm、x5=7.39 cm。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E两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这两个速度值填入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三位小数)
速度/(m·s-1)
vB
vC
vD
vE
数值
 
0.364
0.513
 
 
(2)将BCDE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_____________。

(3)由所画速度—时间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4.
某兴趣小组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先通过一根悬挂钩码的细线跨过定滑轮的方法牵引弹簧,使弹簧由O点伸长至某个位置O′点,做好相关记录;再换用两根悬挂钩码的细线跨过定滑轮来牵引弹簧,使弹簧伸长到同一位置(两定滑轮的位置可适当调节),做好相关记录.多次改变两细线夹角以及所挂钩码个数,重复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理想实验法   B. 控制变量法   C. 等效替代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为了完成实验,必须记录的有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弹簧右端与滑轮之间的细线方向   B. 所挂钩码个数   C. O点的位置   D. O′点的位置
(3)某同学在纸上已经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了某次实验时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已知力F1和F2(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做出F1、F2的合力F.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