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36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单选题(共14题)

1.
某同学在操场上向正北方向运动了20m,接着转向正东方向运动了15m。两段路线相互垂直。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25m,25mB.35m,25mC.25m,35mD.35m,35m
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做加速运动,经过8s速度由2m/s增加到18m/s;乙做减速运动,经过2s速度由6m/s减小到0,则
A.甲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B.乙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
C.甲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D.乙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
3.
下面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路程     B. 速率 C. 力 D. 时间
4.
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2m/s2,物体4秒末的速度为:
A.2m/sB.4m/sC.6m/sD.8m/s
5.
小滑块在一恒定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秒末撤去恒定拉力,小滑块继续滑行直至9秒末停下,问小滑块加速阶段的位移与减速阶段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A.1:1B.1:2C.1:3D.3:1
6.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落体运动中开创的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经,该研究方法是
A.学习和研究B.分析和论证C.实验和分析D.观察和实验
7.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经1.0s落到地面上。取g =" 10" m/s2,则物体下落0.5s末的速度大小为
A.10m/sB.5m/sC.2.5 m/sD.0.5 m/s
8.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3 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6 N,关于它们合力F的说法正确的是
A.F可以小于3 NB.F可以大于9N
C.F可以等于0D.F可以等于6 N
9.
如图所示,在竖直光滑墙壁上用细绳将一个质量为m的球挂在A点,平衡时细绳与竖直墙的夹角为θθ < 45°。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N,细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T,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mgtanθB.N = mgsinθ
C.N=mg/cosθD.N=mg/tanθ
10.
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已知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则acbc绳中的拉力大小分别是
A.B.
C.D.
11.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gsinθ
B.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C.木块所受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D.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12.
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放一个小纸团,它只能被指针向左推动。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拉力由零缓慢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开始运动前,摩擦力可以用公式计算
B.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C.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小于摩擦力
D.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运动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会越来越大
1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 N的钩码,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所示)。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从时刻t1到时刻t2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时刻t4钩码处于失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在15楼,先加速向下,再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
D.电梯可能开始在1楼,先加速上升,再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楼
14.
如图所示,三个斜面高度相同,倾角分 300、 450、600,让同一个小球分别从三个斜面的顶端沿斜面滑到底端, 重力对小球做的功分别为W1 、W2 、W3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 <W2<W3
B.W1 =W2 >W3
C.W1 =W2 =W3D.无法确定

2.选择题(共1题)

15.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有毒R型  ②无毒R型   ③有毒S型  ④无毒S型

3.解答题(共5题)

16.
如图甲所示,一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推力F和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求:

(1)物体在前8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物体的质量m
17.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1kg的物块,在F=5N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37°。假设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5,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 6,cos37°=0. 8。

(1)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2)求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求物块移动的位移达到16m时的速度大小。
18.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0.5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
(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a的大小;
(3)滑块与木板A达到的共同速度v
19.
商场工作人员推着质量m=20kg的货箱沿水平地面滑行。若用力F1=100N沿水平方向推货箱,货箱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F2=120N水平推力把货箱从静止开始推动。(g取10m/s2)。
(1)求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F2作用在货箱上时,求货箱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在F2作用下,货箱运动4.0s时撤掉推力,求货箱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总位移大小。
20.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把质量为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A处,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到达传送带的右端B处。AB间距离为6m,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小物块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
(2)物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求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

4.实验题(共2题)

2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x1=3.50cm,x2=5.30cm,
(1)请计算打计数点1时纸带的速度填入表格________

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m/s)
 
0.62
0.81
1.00
1.15
1.34
 
(2)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θ,由公式a = tanθ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22.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时这样平衡摩擦力。按图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先不挂重物,将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垫块把木板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让小车以一定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并不断调节木板的倾斜度,直到小车拖动纸带沿木板做_______运动。
(2)甲同学利用v-t图像求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他在处理其中一条纸带时,求出每个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并将各点的速度都标在了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请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并利用图像求出小车此次运动的加速度a = __________m/s2
(3)丙同学作出的a-F图像如图所示。发现图线有一段是曲线,他认为这是系统误差造成的。他将实验方法做了如下改进:他先将一些砝码放在小车上;之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下一些砝码移到牵引小车的盘上;重复多次实验,直到将砝码全部移到盘中;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车加速度a随着盘和盘中的砝码所受重力F变化的关系图线,得到的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已知盘和所有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请你分析说明图线为直线的原因,并说明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