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关于运动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强同学的铅球成绩为7m,其中7m为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路程 |
B.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为零 |
C.研究地球的公转不能把地球当成质点 |
D.长春市西部快速路上方的路牌所标的“80”为车辆通行的平均速度 |
2.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静止不动,则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 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
4.
如图所示,A、B两木块间连一轻质弹簧,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也为m,一起静止地放在一块木板上.若将此木板突然抽去,在此瞬间,A、B两木块的加速度分别是


A.aA=0,aB=g | B.aA=g,aB=g |
C.aA=0,aB=2g | D.aA=g,aB=2g |
2.多选题- (共5题)
6.
“歼-20”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第四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该机将担负中国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在某次起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 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关于起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所受合力不变,位移不断增大 |
B.飞机所受合力减小,位移不断增大 |
C.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快 |
D.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慢 |
7.
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和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A、B 的间距逐渐增大 |
C.t=3s时,物体C、D的速度相同 |
D.在0~3s的时间内,物体C 与D 的间距逐渐减小 |
8.
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一质量为m的质点,在恒力F和重力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开始沿直线ON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轴负方向成θ角(θ<90°)。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F=mgsinθ时,拉力F最小 |
B.当F=mgtanθ时,拉力F最小 |
C.若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此后质点将做曲线运动 |
D.撤去力F后,质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一定相等 |
9.
如图所示,在小车内有一个固定的斜面,斜面上有一个物体A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在小车的上面用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B,小球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始终保持与小车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零 |
B.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不为零 |
C.物体B对线的拉力一定大于mg |
D.小车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10.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m/s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则


A.行李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
B.行李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2.5s |
C.行李在传送带上滑行痕迹的长度为1m |
D.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可能为2s |
3.解答题- (共5题)
11.
如图所示,物块的质量m=30kg,细绳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当人用10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滑轮左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物体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已知sin53°=0.8,cos53°=0.6,取g=10m/s2,求: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

12.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5kg,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取g=10m/s2,若沿水平向右方向施加一恒定的拉力F=70N,使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3)2s末撤去拉力F,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3)2s末撤去拉力F,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13.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质量为m1,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桌沿的定滑轮后悬挂质量为m2的物体B,先用手使B静止(细绳质量及滑轮摩擦均不计)。

(1)求放手后A、B一起运动中绳上的张力FT
(2)若在A上再叠放一个与A质量相等的物体C,绳上张力就增大到
,求m1:m2

(1)求放手后A、B一起运动中绳上的张力FT
(2)若在A上再叠放一个与A质量相等的物体C,绳上张力就增大到

14.
如图所示,质量M=4kg、长L=2.25m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2kg的滑块(可看做质点)从木板的左端以速度v0开始向右运动,滑块刚好没有从木板上滑下,已知木板与地面、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µ1=0.1和µ2=0.4,取g=10m/s2


(1)分别求开始时木板和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2)求滑块的初速度v0的大小
(3)求木板运动的最大位移并在图乙中画出滑块整个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


(1)分别求开始时木板和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2)求滑块的初速度v0的大小
(3)求木板运动的最大位移并在图乙中画出滑块整个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
15.
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在沿斜面向上,大小F=15N的拉力作用下,沿倾角θ=37°的足够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滑,经时间t1=2s撤去拉力,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
,sin37°=0.6,cos37°=0.8,求:

(1)拉力F作用的时间t1内,物块沿斜面上滑的距离x1;
(2)从撤去拉力起,物块沿斜面滑到最高点的时间t2;
(3)从撤去拉力起,经时间t=3s物块到出发点的距离x。


(1)拉力F作用的时间t1内,物块沿斜面上滑的距离x1;
(2)从撤去拉力起,物块沿斜面滑到最高点的时间t2;
(3)从撤去拉力起,经时间t=3s物块到出发点的距离x。
4.实验题- (共2题)
16.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某同学通过以上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乙中,请作出F−L图线______;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N/m.

(1)某同学通过以上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乙中,请作出F−L图线______;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N/m.
17.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
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D.只需要一条纸带即可确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
关系是下列的哪根图线?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答:______

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
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
、
、
、
,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
;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


C.秒表
D.刻度尺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D.只需要一条纸带即可确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