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
B.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
C.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可能不断减小 |
D.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
2.
A、B、C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0-t0时间内( )


A.平均速率VA=VB=VC |
B.t0时刻B的速度等于C的速度 |
C.平均速度VA=VB=VC |
D.A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C均做加速运动 |
3.
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加速度在不断增大,B的加速度在不断减小
B. 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C. A、B两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相遇
D. A、B两物体的位移均不断增大

A. A的加速度在不断增大,B的加速度在不断减小
B. 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C. A、B两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相遇
D. A、B两物体的位移均不断增大
4.
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正前方出现事故紧急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4m/s2,则刹车后3s内的位移和刹车后6s内的位移之比为( )
A.3:4 | B.7:8 | C.1:2 | D.21:25 |
5.
对两个大小不等的共点力进行合成,则( )
A.合力可能同时垂直于两个分力 |
B.合力的方向可能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同 |
C.合力不可能小于每个分力 |
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到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大 |
6.
质量均为a的两木块a与b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为F1,b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大小为F2;已知F1<F2,两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 )


A.a、b之间摩擦力大小为F1 | B.a、b之间摩擦力大小为F2 |
C.b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力 | D.b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着摩擦力,大小为F2 |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450的光滑AB木板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如速度大小为( )


A.g | B.0 | C.![]() | D.![]() |
8.
有关惯性的说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停下来后惯性消失 |
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
D.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
2.多选题- (共4题)
9.
小王同学家住在某小区20楼,他在自家的阳台边缘将一小钢珠(可视为质点)以10m/s的速率竖直向上抛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珠经过距离抛出点3.75m的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从抛出到经过该位置所用的时间为t,则下列关于v、t可能存在的组合正确的是()
A.5 m/s;1.5 s | B.5![]() ![]() |
C.5![]() ![]() | D.5![]() ![]() |
10.
重力大小为G的物体系在OA、OB两根等长的轻绳上,轻绳的A端和B端挂在半圆形的支架BAC上,如图所示。若B端的位置固定,将O绳子的A端沿半圆形支架从竖直位置逐渐靠近水平位置D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OA绳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 B.OA绳上的拉力逐渐增大 |
C.OB绳上的拉力逐渐增大 | D.OB绳上的拉力逐渐减小 |
11.
(卷号)2125174241353728
(题号)2129223965818881
(题文)
某实验小组,利用DI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的地板上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上放一个重力大小为20N的物块,如图甲实验中计算机显示出传感器所受物块的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根据图象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题号)2129223965818881
(题文)
某实验小组,利用DI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的地板上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上放一个重力大小为20N的物块,如图甲实验中计算机显示出传感器所受物块的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根据图象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
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
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 |
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 |
12.
如图,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两端间的距离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逆时针运行,速度大小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端将粮袋轻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μgcosθ-gsinθ |
B.若μ<tanθ,则粮袋从A端到B端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 |
C.粮袋到达B端的速度大小与v比较,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 |
D.若L足够大,则粮袋最终一定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
3.解答题- (共4题)
13.
在十字路口,汽车以a=2m/s2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有一辆自行车恰好通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匀速行驶,行驶的速度大小V0=6m/s。求:
(1)经过多长时间汽车和自行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在距停车线多远时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1)经过多长时间汽车和自行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在距停车线多远时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A物体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着质量为m2的B物体,A、B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B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2)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

(1)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2)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
15.
如图,质量M=1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θ=37°角的拉力F=10N作用下,从水平地面A点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B距离L=3m,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 (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
(3)若要物体仍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点,则上述力F作用的最短位移大小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
(3)若要物体仍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点,则上述力F作用的最短位移大小
16.
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A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4kg,长L=1.2m,木板右端放一小滑块B并处于静止,小滑块质量m=1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

(1)现用恒力F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为了让小滑块B不从木板A上滑落,求:恒力F大小的范围;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0.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求:小滑块B滑离木板A时的速度大小;
(3)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8N,作用在木板A上一段时间后撒去,最终小滑块B从木板A上滑落下来,求: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1)现用恒力F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为了让小滑块B不从木板A上滑落,求:恒力F大小的范围;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0.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求:小滑块B滑离木板A时的速度大小;
(3)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8N,作用在木板A上一段时间后撒去,最终小滑块B从木板A上滑落下来,求: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4.实验题- (共2题)
17.
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L;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L0=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________N/m

18.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平衡摩擦后,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_______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cm、3.43cm、3.70cm、4.10cm、4.40cm、4.77cm,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D=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不变,通过给小车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1/M图线后,发现:当1/M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该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正,避免图线的弯曲。则该同学修正的方案可能是_______

(1)当M_______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cm、3.43cm、3.70cm、4.10cm、4.40cm、4.77cm,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D=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不变,通过给小车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1/M图线后,发现:当1/M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该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正,避免图线的弯曲。则该同学修正的方案可能是_______
A.改画a与(M+m)的关系图线 | B.改画a与1/(M+m)的关系图线 |
C.改画a与m/M的关系图线 | D.改画a与1/(M+m)2的关系图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