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359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9

1.单选题(共8题)

1.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8 m/s,38 m/sB.12 m/s,39 m/s
C.12 m/s,19.5 m/sD.8 m/s,12 m/s
2.
金丽温高铁开通后,从铁路售票网查询到G7330次列车缙云西到杭州东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用电子地图测距工具测得缙云西站到杭州东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79.8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动车过一桥梁所花的时间与动车从缙云西站到杭州东部所花的时间时,动车均可看成质点
B.图甲中07∶31表示一段时间
C.动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5 m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做这5 m起点位置的瞬时速度
D.结合甲、乙,可知G7330列车行驶的最高速度约为128 km/h
3.
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6 s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之比和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4.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A.25 mB.24 mC.20 mD.75 m
5.
从某建筑物顶部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1s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则建筑物的高度为(g取,不计空气阻力)   ( )
A.20 mB.24 mC.30 mD.60 m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B.运城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比北京的大
C.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D.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7.
水平地面上静止一铁块,重力G=200N,它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m =85N,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某人用水平力F推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F=5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N
B.若F=83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3N
C.若F=11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0N
D.若F=10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5N
8.
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
A.B.C.D.

2.多选题(共4题)

9.
下列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加速度保持不变
B.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却越来越小
C.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10.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在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11.
甲、乙两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图像所示。已知两车在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B.两车在时刻也并排行驶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D.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12.
有一串珠子,穿在一根长1.8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珠子,中间还有5个珠子。从最下面的珠子算起,相邻两个珠子之间的距离依次为5 cm、15 cm、25 cm、35 cm、45 cm、55 cm,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细线的上端,让细线自由垂下,且第1个珠子紧贴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假设珠子落到桌面上不再反弹,则第2、3、4、5、6、7个珠子 
A.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为1∶∶2∶
C.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
D.第4个珠子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3 m/s

3.解答题(共3题)

13.
气球下端悬挂一重物,以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h=150 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之后
(1)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重物落地时的速度多大?(不计空气阻力,取)
14.
2011年7月23日晚,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动车组运行以来的特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前D3115次动车组正以6m/s的速度在发生事故的铁路上匀速行驶;而D301次动车组驶离永嘉站后所做的运动可看成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分钟车速达到最大值,此后便开始匀速行驶;不幸的是几分钟后就发生了追尾事故。
(1)则D301次动车组行驶的最大速度和加速距离分别是多少?
(2)已知动车组紧急制动的加速度为,D301正常行驶后,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应至少距离D3115多远开始刹车才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15.
(10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着物块A和木板B,物块A用水平轻质弹簧拉着固定在墙上。已知,物体A的质量mA=5kg,木板B的质量mB=10kg,物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g 取10 N/kg,若要将物木板B从A的下方匀速拉出。求:

(1)轻质弹簧的伸长量x;
(2)作用在物块B上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

4.实验题(共2题)

16.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试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
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
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并连线,得到如图三所示图像。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和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B.刻度尺C.天平   
D.秒表E.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2)描绘v-t图像时,用平均速度表示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观察v-t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
(4)若已知时间间隔T=0.1S,且,,,,,,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
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
(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用L、和g表示);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