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35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8

1.单选题(共10题)

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2.
如图所示为初速度为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t.在时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和加速度a是    (  ).
A.a随时间减小B.a恒定
C.a随时间减小D.a随时间增大
3.
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线悬挂个均质小球靠在光滑墙上,如将绳子缩短,则绳的拉力T和墙所受到的压力N的变化情况是(  )
A.TN均不变B.T变小、N变大
C.TN均增大D.TN均减小
4.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是在两个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产生的
B.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产生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5.
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形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
C.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
D.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
6.
质量为m的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空气的作用力,沿与竖直方向成30o角的方向斜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空气作用力的大小为( )
A.B.C.2mgD.mg
7.
在下列各选项中,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米、秒、千克B.牛顿、秒、千克
C.牛顿、米、秒D.牛顿、米、千克
8.
以下哪个物理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
A.力B.质量C.速度D.加速度
9.
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对接,为我国建造太空实验室打下坚实的基础.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在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实验舱中完成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
C.用温度计测舱内的温度D.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
10.
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m1,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在推进器工作时测出飞船和空间站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空间站的质量m2为( )
A.B.
C.D.

2.多选题(共2题)

1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的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2.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书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桌面受到书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受到书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解答题(共4题)

13.
已知F1=12N,F2=16N。这两个力作用于一点,其夹角θ=90°,分别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出它们的合力F。
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α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物块在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作用下,沿墙面匀速滑动,试表示出力F的大小.
15.
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如下图所示),山坡的倾角θ=37°,滑雪板与雪地的动摩擦因数是0.04,求5s内滑下来的路程和5s末的速度大小.(,cos37°=0.8)
16.
质量m=10 kg的物体,在F=40 N的水平向左的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30 N.在开始运动后的第5 s末撤去水平力F,求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止总共发生的位移.

4.实验题(共2题)

17.
(1).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小组得出如右图所示的图(FAO共线),图中_________是F1F2合成的理论值;_____是F1F2合成的实际值,在实验中如果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那么实验结果是否变化?答 _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18.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如图乙中的直线Ⅰ所示,乙同学画出的aF图象如图乙中的直线Ⅱ所示.直线Ⅰ、Ⅱ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比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关于形成这种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____).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得过高了
(2)下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连接砂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
B.将打点计时器接在6V电压的蓄电池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
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C.在探究a与质量M的关系时,作出 a图象能更直观地判断二者间的关系
D.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一定等于砝码和沙桶的总重力
(3)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4)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4.22 cm、sBC=4.65 cm、sCD=5.08 cm、sDE=5.49 cm,sEF=5.91 cm,sFG=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