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2.
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全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g取10m/s2)
A.![]() | B.(![]() | C.(![]() | D.(![]() |
3.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 B.![]() | C.![]() | D.![]() |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木板所受桌面给的摩擦力大小是 ( )


A.μmg |
B.2μmg |
C.3μmg |
D.4μmg |
2.多选题- (共5题)
6.
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到零,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B.速度不断减小,最后达到最小,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C.速度不断增大,又不断减小,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
D.速度不断减小,又不断增大,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
7.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10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s内的位移是10m |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14m/s |
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4m |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
8.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经3s到达最高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m |
B.物体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30m/s,方向竖直向上 |
C.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 |
D.物体在1s内、2s内、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9:4:1 |
9.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F1=10N,F2=2N的水平外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物体运动方向向右 |
B.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8N |
C.撤去F1后物体最终会停下 |
D.撤去F2后物体最终会停下 |
10.
若两个分力F1、F2夹角为α(α≠0或π),且α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增大,合力一定增大; |
B.两个力都增大,合力一定增大; |
C.两个力都增大,合力可能减小; |
D.两个力都增大,合力大小可能不变; |
3.解答题- (共4题)
11.
汽车刹车前速度为5m/s,刹车获得大小为0.5m/s2的加速度,求:
(1)汽车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15m时经历的时间;
(3)静止前3s车滑行的距离.
(1)汽车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15m时经历的时间;
(3)静止前3s车滑行的距离.
12.
如图所示,公路上有一辆公共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为了平稳停靠在站台,在距离站台P左侧位置50m处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同时一个人为了搭车,从距站台P右侧位置30m处从静止正对站台跑去,假设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4m/s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人和车到达P位置同时停下,人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

(1)汽车刹车的时间(2)人的加速度的大小

(1)汽车刹车的时间(2)人的加速度的大小
13.
重20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N的水平拉力拉物块可以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2)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3)物块在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块停止运动前它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1)物体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2)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3)物块在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块停止运动前它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14.
如图所示,用绳AC和BC吊起一个物体,绳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绳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两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N,g=10m/s2,求:

(1)当重物重50N时,AB与BC绳拉力各为多大?
(2)欲使两绳都不断,物体的重力不应超过多少?

(1)当重物重50N时,AB与BC绳拉力各为多大?
(2)欲使两绳都不断,物体的重力不应超过多少?
4.实验题- (共2题)
15.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日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
(2)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
(2)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
16.
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____.
A.每次把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误差,下列在实验中应注意的是哪些___________
A.选用弹性小且适当长的细绳
B.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的轴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
C.两根细绳应该一样长
D.两个分力的夹角尽量小
(4)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____.
A.每次把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误差,下列在实验中应注意的是哪些___________
A.选用弹性小且适当长的细绳
B.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的轴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
C.两根细绳应该一样长
D.两个分力的夹角尽量小
(4)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