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1s时甲和乙相遇 |
B.2s时甲的速度方向反向 |
C.2-6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
D.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 |
2.
把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在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下移。在小球移动过程中手对细线的拉力F和圆环对小球的弹力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不变,![]() | B.F不变,![]() |
C.F减小,![]() | D.F增大,![]() |
3.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A. 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 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 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 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A. 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 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 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 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4.
两质量均为m的木块A、B重叠在一起,静置于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两木块一起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如图 (a) 所示。现取走木块B,在木块A上施加一方向竖直向下的恒力F1,F1=mg(g为重力加速度)。木块A仍在上述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如图(b)所示。下列关于a1和 a2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5.
用如图a所示的圆弧一斜面装置研究平抛运动,每次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不同位置静止释放,并在弧形轨道最低点水平部分处装有压力传感器测出小球对轨道压力的大小F.已知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45°,实验时获得小球在斜面上的不同水平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F﹣x图象,g取10m/s2,则由图可求得圆弧轨道的半径R为()


A.0.125m | B.0.25m | C.0.50m | D.1.0m |
6.
设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的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多选题- (共2题)
7.
物体M的加速度为+3m/s2,物体P的加速度是-5m/s2,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物体M的加速度比P的加速度大 |
B.P物体的速度变化比M的速度变化快 |
C.物体M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
D.物体P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
8.
如图甲所示,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向右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向左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正确是( )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 |
D.0~t3时间内,小物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 |
3.解答题- (共4题)
9.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并尽快追上货车,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108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求出警车发动后至少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求出警车发动后至少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10.
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A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4kg,长L=1.2m,木板右端放一小滑块B并处于静止,小滑块质量m=1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

(1)现用恒力F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为了让小滑块B不从木板A上滑落,求:恒力F大小的范围;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0.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求:小滑块B滑离木板A时的速度大小;
(3)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8N,作用在木板A上一段时间后撒去,最终小滑块B从木板A上滑落下来,求: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1)现用恒力F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为了让小滑块B不从木板A上滑落,求:恒力F大小的范围;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0.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求:小滑块B滑离木板A时的速度大小;
(3)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8N,作用在木板A上一段时间后撒去,最终小滑块B从木板A上滑落下来,求: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11.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圆管BCD的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经BCD从圆管的最高点D射出,恰好又落到B点。已知圆弧的半径为R且A与D在同一水平线上,BC弧对应的圆心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从A点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小球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
(3)在D点处小球对管壁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1)小球从A点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小球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
(3)在D点处小球对管壁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12.
我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已经发射成功,当时在飞船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卫星运行轨迹图,如图,它记录了“神舟”六号飞船在地球表面垂直投影的位置变化.图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飞船绕地球圆周飞行四圈,依次飞经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四次轨迹①、②、③、④,图中分别标出了各地点的经纬度(如:在轨迹①通过赤道时的经度为西经156°,绕行一圈后轨迹②再次经过赤道时经度为180°…),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自转周期为24h,根据图中的信息:

(1)如果飞船运行周期用T表示,试写出飞船离地面高度的表达式.
(2)飞船运行一周,地球转过的角度是多少?
(3)求飞船运行的周期.

(1)如果飞船运行周期用T表示,试写出飞船离地面高度的表达式.
(2)飞船运行一周,地球转过的角度是多少?
(3)求飞船运行的周期.
4.实验题- (共2题)
13.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OB、OC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保持不变,那么实验结果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本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与F2的合力; F′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各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OB、OC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保持不变,那么实验结果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本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与F2的合力; F′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各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14.
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小车连接,车内放上5 个相同的钩码,另一端可悬挂钩码。小车的右端固定有宽度为d 的遮光片。利用如图的装置,实验小组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完成步骤中的填空:

(1)从小车内取1 个钩码挂在轻绳的右端,将小车从A 处由静止释放,测出A、B 间的距离为x、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1,则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v1=____; 小车的加速度a1=______。(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再从小车内取1 个钩码挂在右端钩码的下方(共2 个),仍将小车从A 处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2,用m 表示一个钩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质量(不含钩码),为达到实验目的,本次操作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依次取3、4、5 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一系列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用F 表示右端所挂钩码的总重量,如果实验操作无误,作出的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_____

(4)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
A、保证轻绳下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与车内钩码的总质量
B、实验前应平衡摩擦力
C、细线在桌面上的部分应与长木板平行
D、图中AB 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小些

(1)从小车内取1 个钩码挂在轻绳的右端,将小车从A 处由静止释放,测出A、B 间的距离为x、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1,则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v1=____; 小车的加速度a1=______。(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再从小车内取1 个钩码挂在右端钩码的下方(共2 个),仍将小车从A 处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2,用m 表示一个钩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质量(不含钩码),为达到实验目的,本次操作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依次取3、4、5 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一系列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用F 表示右端所挂钩码的总重量,如果实验操作无误,作出的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_____

(4)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
A、保证轻绳下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与车内钩码的总质量
B、实验前应平衡摩擦力
C、细线在桌面上的部分应与长木板平行
D、图中AB 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小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