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34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6

1.单选题(共7题)

1.
出租车载小明到车站接人后返回出发地,司机打出全程的发票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出租车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A.4.3km  , 0kmB.2.15km  ,0
C.0  , 2.15kmD.0  , 4.3km
2.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g 取 10 m/s2 ) (   )
A.小球开始下落的高度为 2.5  m
B.小球在从开始下落 0.8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1 m/s,方向竖直向下
C.小球在从开始下落 0.8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4 m/s,方向竖直向上
D.小球在从开始下落 0.5  s 内和后 0.3 s 内加速度不相同
3.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 时刻起,汽车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 x=(10-0.1 v 2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
B.0 时刻的初速度为 10 m/s
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5 s
D.第 3s 内的位移为 10 m
4.
一列长为 100m 的火车以v0=20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长 1000m 的大桥时,列车必须以 10m/s 的速度运行,在火车减速和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均为0.5m/s2。则列车因过桥而延误的时间是(   )
A.85sB.75sC.65sD.60s
5.
如图,某同学想进行一项挑战,他两手水平用力地夹起一摞书保持静止,设手对书施加的水平压力F=220N,若每本书的质量均为0.90kg,手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书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2=0.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则该同学
A.最多能夹住9本书
B.最多能夹住19本书
C.最多能夹住14本书
D.最多能夹住16本书
6.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两物体间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C.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
D.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成任意夹角
7.
如图所示,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力不计,摩擦力不计,物体重量都是G.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
A.F3>F1=F2B.F1>F2=F3C.F1=F2=F3D.F3=F1>F2

2.多选题(共4题)

8.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为vB.超声波的速度为v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9.
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放在倾角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3N/m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部,另一端与物体连接.设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7cm,现用一力F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而物体仍静止,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则力F可能值是(  )
A.5NB.15NC.50ND.85N
10.
将力传感器A 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如图甲所示,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砂桶,整个装置开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未装砂)。在滑块与小车分离前缓慢向砂桶里倒入细砂,同时用力传感器采集的F-t 图像,如图乙所示,g=10m/s2。则(    )
A.2.5 s 前滑块静止、小车运动
B.2.5 s 后小车做匀速运动(假设细砂仍在加注中)
C.2.5 s 前小车所受摩擦力增大,2.5 s 后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
D.可求出空桶的质量是0.2kg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与三根相同的轻弹簧相连,静止时,相邻两弹簧夹角均为 120°。已知弹簧 a、b 对小球的作用力均为 F,则弹簧 c 对小球的作用力可能为(   )
A.FB.F-mgC.F+mgD.F+2mg

3.解答题(共3题)

12.
2017 年 4 月 18 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等权威数据机构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 2017 年第一季度中国拥堵城市中排名第一的是济南,重庆排名第六,成都排名第三十一。如图所示为某高峰时段成都街头一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6.0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0m/s 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的大小.
(3)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t1 =0.90s 起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迟后△t2=0.70s 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
13.
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θ=30°的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AB 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相连,现在用力将小球B 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F=10 N(两小球重力不计),求此时:

(1)小球B 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
(2)小球A 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
14.
如图所示,人重 600N,木块重 400N,人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现在人用力拉绳使人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求:

(1)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多大?
(2)人拉绳的力多大?
(3)人对木块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4.实验题(共3题)

15.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每隔时间 T 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点。某同学在实验中打下图示的一条纸带,不小心把中间一部分污损了,但能确定污损部分有两个记录点。现测得 AB=s,BE=L,利用该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打 B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某学校物理学习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如图甲所示,将弹簧的上端O点固定悬吊在铁架台上,旁边放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 O点对齐,在弹簧的下部 A 处做一标记,如固定一个指针。在弹簧下端的挂钩上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50 g),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为 x。逐个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刻度x随挂钩上的钩码的重F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将实验测得的相应 F、x 各点描绘在图乙中。请在图乙中描绘出 x 随 F 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A=_____N/m(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此弹簧的弹力大小 F弹跟弹簧伸长量 Δx 的关系是_____。
(2)如果将指针固定在 A 点的下方 P 处,再作出 x 随 F 变化的图像,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kA相比,可能是_____。
A.大于kA    B.等于kA
C.小于kA    D.无法确定
(3)如果将指针固定在 A 点的上方 Q 处,再作出 x 随 F 变化的图像,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kA相比,可能是_____。
A.大于kA    B.等于kA
C.小于kA D.无法确定
17.
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细线和橡皮条做共点力合成实验,最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

(1) 在图上标出的 F1 、F2、F 和四个力中,力_____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比较力 F 与力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这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某同学对此实验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
A.校准弹簧测力计时可以将两挂钩勾住水平的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弹簧测力计,看示数是否总是相等
B.用两个测力计实验时,橡皮条应沿两线夹角的平分线
C.拉橡皮条的线要适当长一些,用以标记同一细线方向的两点要相距较远一些
D.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只需这两次橡皮条的伸长相同就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