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对于质量一定的物体,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
C.物体加速度方向可能与所受的合外力方向相反 |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
2.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6t-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
A.-18 m/s、-2 m/s、6 m/s |
B.-18 m/s、-2 m/s、2 m/s |
C.-2 m/s、-2 m/s、-18 m/s |
D.-18 m/s、6 m/s、6 m/s |
4.
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通过细绳OA、OB拴在半圆支架MN上,开始时,OA与竖直方向成37º角,OB与OA垂直,已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细绳OA的拉力为0.6G |
B.此时细绳OB的拉力为0.8G |
C.保持OA不动,沿圆弧NC缓慢上移B点,OB绳拉力变大 |
D.保持OB不动,沿圆弧CM缓慢下移A点,OA绳拉力变小 |
6.
一个正方形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底部形变造成的 |
B.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形变造成的 |
C.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D.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7.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在下列给出的几组力中,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F1=10N F2=10N F3=1N | B.Fl=2N F2=8N F3=5N |
C.F1=2N F2=5N F3=10N | D.Fl=5N F2=7N F3=13N |
8.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物体上 |
B.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
C.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
D.物体的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度就越高 |
9.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线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A,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增加轻线上的张力,可行的办法是( )


A.减小A物块的质量 |
B.增大B物块的质量 |
C.增大倾角θ |
D.增大动摩擦因数μ |
10.
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均为m,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为a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B的加速度为a2,则a1与a2的比为( )



A.1∶1 | B.2∶3 | C.1∶3 | D.3∶2 |
2.多选题- (共4题)
11.
近来交警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假设一辆以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一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 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2 s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1.6 m |
B.如果在距停车线6 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停车让人 |
C.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 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车让人 |
D.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 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车让人 |
12.
将一个力F=5N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Fl、F2,下列分解情况中哪些是可能的( )
A.F1=10N ,F2=10N | B.Fl=3N ,F2=14N |
C.Fl、F2与F在同一直线上 | D.Fl、F2同时与F垂直 |
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放在车厢底板上,用竖直细线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l的小球相连,不计滑轮摩擦,车厢以水平加速度a向右匀加速运动,物体m2仍压在车厢底板上,则( ).


A.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的正切值tanθ=a/g |
B.物体m1所受细线拉力![]() |
C.物体m1所受细线拉力T=mlgcosθ |
D.物体m2所受底板摩擦力f=m2a |
3.解答题- (共3题)
15.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下落,当他下落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2.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g=10 m/s2。试求:
(1)打开降落伞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
(1)打开降落伞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
16.
足够长的倾角θ=53°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有一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已知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取g =10m/s2,sin53°=0.8,cos53°=0.6。
(1)当物体从斜面顶端往下滑动时,求物体滑动的加速度
;
(2)如图所示,当物体以v0=6.4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时,求:
①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时,物体的加速度
;
②物体从斜面底端开始向上滑行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
③若仅将斜面倾角θ变为37°,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在开始第1s内的位移大小.(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当物体从斜面顶端往下滑动时,求物体滑动的加速度

(2)如图所示,当物体以v0=6.4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时,求:
①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时,物体的加速度

②物体从斜面底端开始向上滑行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
③若仅将斜面倾角θ变为37°,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在开始第1s内的位移大小.(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7.
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20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 = 10m/s2,cos37°= 0.8,sin37°= 0.6;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经过2s撤去F,再经3s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经过2s撤去F,再经3s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

4.实验题- (共2题)
18.
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
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为c。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 。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________ 。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


19.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如图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

A.平衡摩擦力过度
B.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C.所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的图象.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如图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

A.平衡摩擦力过度
B.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C.所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的图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