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2.
如下图所示为某新型夹砖机,它能用两支巨大的“手臂”将几吨砖夹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知该新型某夹砖机能夹起质量为m的砖,两支“手臂”对砖产生的最大压力为Fmax(设最大静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手臂”与砖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

A. μ=
B. μ=
C. μ=
D. μ=

A. μ=

B. μ=

C. μ=

D. μ=

3.
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A.
,
B.
,
C.
,
D.
,



A.


B.


C.


D.


5.
如图所示,斜面上有A,B,C,D四个点,AB=BC=CD,从A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它落在斜面上的B点,若小球从A点以速度
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一定落在C点 |
B.小球可能落在D点与C点之间 |
C.小球落在斜面的运动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一定增大 |
D.小球落在斜面的运动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不相同 |
7.
在利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的实验中,如果丝绸和玻璃棒原来均不带电,则通过摩擦后( )
A.丝绸的带电量等于玻璃棒的带电量 |
B.丝绸的带电量大于玻璃棒的带电量 |
C.丝绸的带电量小于玻璃棒的带电量 |
D.无法确定 |
8.
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片金属箔片上带异种电荷
B. 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负电荷
C. 金属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 将玻璃棒移走,金属箔片立即合在一起


A. 两片金属箔片上带异种电荷
B. 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负电荷
C. 金属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 将玻璃棒移走,金属箔片立即合在一起
10.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在O点处放置一点电荷+Q,a、b、c、d、e、f为以O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与电场平行,bedf平面与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两点的电场强度不相同 |
B.a点的电势等于f点的电势 |
C.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做功 |
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从球面上a点移动到c点的电势能变化量一定最大 |
2.选择题- (共4题)
12.某种电热水器的水箱盛满水是200升,加热到一定温度可浴用,浴用时,已知每分钟放水34升,在放水的同时注水,
分钟注水
升,当水箱内水量达到最小值时,放水自动停止,现假定每人洗浴时用水65升,则该热水器一次至多可供( )人洗浴


3.多选题- (共2题)
15.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总与时间成正比 |
B.三个基本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都是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C.对于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公式v2-v02=2ax都适用 |
D.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与速度公式v=v0+at具有相同的适用条件 |
16.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
4.解答题- (共1题)
17.
如图所示,在娱乐节目中,一质量为m=60 kg的选手以v0=7 m/s的水平速度抓住竖直绳下端的抓手开始摆动,当绳摆到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时,选手放开抓手,松手后的上升过程中选手水平速度保持不变,运动到水平传送带左端A时速度刚好水平,并在传送带上滑行,传送带以v=2 m/s匀速向右运动.已知绳子的悬挂点到抓手的距离为L=6 m,传送带两端点A、B间的距离s=7 m,选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若把选手看成质点,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选手放开抓手时的速度大小;
(2)选手在传送带上从A运动到B的时间;
(3)选手在传送带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选手放开抓手时的速度大小;
(2)选手在传送带上从A运动到B的时间;
(3)选手在传送带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5.实验题- (共3题)
18.
如下图所示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0、1、2、3、4、5、6,量得s1=1.30 cm,s2=3.10 cm,s3=5.38 cm,s4=8.16 cm,s5=11.45 cm,s6=15.26 cm,

(1)计算打下1、2、3、4、5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将1、2、3、4、5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下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1)计算打下1、2、3、4、5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将1、2、3、4、5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下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19.
某同学验证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主要思路是,通过改变悬挂小钩码的质量,改变小车所受拉力,并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将每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观察图线特点。

(1)实验中为使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拉力,则钩码的质量m和小车质量M应该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本实验中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测量其中x1、x2、x3、x4、x5、x6。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则用T、x1、x2…x6表示小车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__。

(3)经过6次实验,获得了6组对应的小车所受合力F、小车加速度a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得到如图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不过原点,经排查发现:并非人为的偶然误差所致,那么,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后,你认为,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 。

(1)实验中为使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拉力,则钩码的质量m和小车质量M应该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本实验中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测量其中x1、x2、x3、x4、x5、x6。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则用T、x1、x2…x6表示小车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__。

(3)经过6次实验,获得了6组对应的小车所受合力F、小车加速度a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得到如图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不过原点,经排查发现:并非人为的偶然误差所致,那么,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后,你认为,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 。

20.
如图l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和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瞬关系”的实验:

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运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口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 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 2N,小车的质量为0.2 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__和小车动能的变化
__.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
,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 7×10 -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kg(g取9.8 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运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口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 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 2N,小车的质量为0.2 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__和小车动能的变化


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 7×10 -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kg(g取9.8 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