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2.
一个小球从4m高处自由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到1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小球的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上 |
B.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上 |
C.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下 |
D.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下 |
3.
如图所示,水平横梁一端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 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8kg的重物,∠CBA=300,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

A. 40 N B. 40
N
C. 80 N D. 80
N

A. 40 N B. 40

C. 80 N D. 80

5.
如图所示,物体在F=10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µ=0.2,物体质量m=5kg,可知物体所受摩擦力为(g=10m/s2)( )


A.10N,水平向左 | B.10N,水平向右 | C.20N,水平向左 | D.20N,水平向右 |
6.
大小不同的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小球上,以下各组力中,可能使小球平衡的一组是
A.2 N,3 N,6 N | B.1 N,4 N,6 N |
C.35N,15 N,25 N | D.5 N,15N,25 N |
7.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
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
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
9.
如图所示,把A、B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现用手拉测力计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示数大于B的示数 |
B.A的示数小于B的示数 |
C.A对B的作用力与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
D.A对B的作用力与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11.
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 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A.N1始终减小 | B.N1先增大后减小 | C.N2始终减小 | D.N2先减小后增大 |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木块在质量为m1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而向右滑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件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μm2g |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1(m2+m1)g |
C.当F>μ1(m2+m1)g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
4.解答题- (共4题)
14.
在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中,有一名职员为求生存,从46层楼跳了下来。已知每层楼的高度为4米,如果认为此人在整个过程中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g=10m/s2)求此人:
(1)在整个下落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此人落在地面上时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1)在整个下落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此人落在地面上时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15.
如图,倾角为37°的斜面上一重力为50N的木块恰好匀速下滑,sin37° = 0.6.求:

(1)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用平行斜面的力向上推木块匀速上滑,该推力为多大?

(1)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用平行斜面的力向上推木块匀速上滑,该推力为多大?
16.
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v=1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m=0.5 kg的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左端a点上,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右端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5 m,g取10 m/s2)

5.实验题- (共3题)
18.
如图所示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按照实验要求应该_______
A.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同时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
(2)本实验必须________
A.要平衡摩擦力
B.要求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上述两项要求都不需要
(3)如图为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计数点,量得d1=8.00 cm,d2=17.99 cm,d3=30.00 cm,d4=44.01 cm。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按照实验要求应该_______
A.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同时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
(2)本实验必须________
A.要平衡摩擦力
B.要求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上述两项要求都不需要
(3)如图为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计数点,量得d1=8.00 cm,d2=17.99 cm,d3=30.00 cm,d4=44.01 cm。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填写F或F′)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填写F或F′)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 B.理想实验法 |
C.等效替代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