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位移、力、加速度都是矢量 |
B.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
C.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此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
D.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 |
2.
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 m/s,经过4 s速度达到12 m/s,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 |
B.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 |
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 |
D.汽车的位移为32 m |
3.
小明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照相机本次拍照曝光时间为1.5×10﹣2s,由此估算出位置A距石子下落起始位置的距离为()


A.1.6m | B.2.5m | C.3.2m | D.4.5m |
4.
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


A.80 N、80 N、90 N | B.80 N、80 N、45 N |
C.80 N、100 N、90 N | D.80 N、100 N、45 N |
8.
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B.笛卡尔经研究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
D.牛顿总结伽利略等前人的经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
9.
关于力的单位“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牛”这个单位是由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这个规定确定的 |
B.“牛”这个力的单位是根据在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取k=1时确定的 |
C.1N就是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 |
D.地面附近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并不是规定的,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到的结果 |
10.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越大 |
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变化一定越快 |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一定增大 |
2.选择题- (共5题)
3.多选题- (共5题)
16.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一百二十公里。图示为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限速值是指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
B.该限速值约为33.3m/s |
C.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难以刹车 |
D.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
17.
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启动的时间比乙晚t1秒 |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0米 |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之间只要有摩擦力就会有弹力 |
B.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
20.
对牛顿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有实验基础的,因此可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
B.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的 |
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
D.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 |
4.解答题- (共3题)
21.
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6m,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
(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
(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

(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
(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
23.
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狗拉雪橇是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一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6kg的钢制滑板上,狗通过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雪橇与水平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狗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雪橇匀速前进。
(2)某时刻,拉雪橇的绳子突然断裂,人仍然能始终安全坐在雪橇上沿直线运动,则人和雪橇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停下来。

(1)狗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雪橇匀速前进。
(2)某时刻,拉雪橇的绳子突然断裂,人仍然能始终安全坐在雪橇上沿直线运动,则人和雪橇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停下来。
5.实验题- (共1题)
24.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____)
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类比法
(2)研究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小车中增减砝码,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3)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1与2两点间距离x2=36mm,2与3两点间距离x3=42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4=48mm,则小车在打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

(4)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__________,而实验中却用______表示。(选填字母符号)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绳对小车的拉力
(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____)
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类比法
(2)研究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小车中增减砝码,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3)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1与2两点间距离x2=36mm,2与3两点间距离x3=42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4=48mm,则小车在打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

(4)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a/m/s-2 | 0.10 | 0.20 | 0.28 | 0.40 | 0.52 |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__________,而实验中却用______表示。(选填字母符号)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绳对小车的拉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