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296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0

1.单选题(共4题)

1.
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 )
A.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位移、速度、时间
D.路程、速度、时刻
2.
对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存在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就增大
B.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正,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C.加速度在减小,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可能都在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可能越来越小
3.
如图为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这段时间,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
B.t1时刻B的速度比A的速度小
C.t2时刻AB速度方向相同
D.t1~t2这段时间,AB的路程不同
4.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刹车后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24t–3t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
B.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为18m/s
C.第1s末物体的速度为21m/s
D.前5s内汽车的位移为45m

2.选择题(共1题)

5.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时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从图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有:

(i){#blank#}1{#/blank#};

(ii){#blank#}2{#/blank#};

(iii){#blank#}3{#/blank#}.

3.多选题(共3题)

6.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
A.第1 s内的位移为3 m
B.第2s末的速度为8 m/s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D.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7.
甲、乙两物相距s,它们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则
A.若,它们一定相遇一次
B.若,它们可能相遇两次
C.若,它们一定相遇两次
D.若,它们可能相遇两次
8.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C.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4.解答题(共2题)

9.
一物体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底端,最初3s内的位移为x1,最后3s内的位移为x2,若x1-x2=6m,x1: x2=3:7.求:
(1)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达到斜面底端时速度多大;
(3)斜面的长度多长.
10.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
问:物体下落的高度
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
最后一秒内物体下落的高度.

5.实验题(共2题)

1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填选项代号).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打点计时器应使用直流电源
12.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
(1)如图所示,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的频率是50Hz,若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交流电的频率为45Hz而未被发觉,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