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26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6

1.单选题(共1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在空中运动的物体可以不选择参考系
B.速度的单位“m/s”是导出单位
C.地球的体积很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视为质点
D.质量、加速度、位移三个物理量都是矢量
2.
为了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设立了若干不同的交通标志。如图甲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绵阳还有50km。关于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80 km/h是平均速度,5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5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50 km是路程
D.80 km/h是瞬时速度,50 km是位移
3.
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从抛出时刻开始计时,经过5 s,小球到达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小球(  )
A.第1 s末的速度是40 m/s
B.第2 s内的位移为15 m
C.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为20 m/s
D.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0 m
4.
一质量为m的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0=1 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则
A.当t=0.5 s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当t=3 s时,质点在x轴上x="5" m处
C.当t=5 s时,质点在x轴上x<0 的某处
D.质点在t=3.5 s时受到的合外力大于在t=4.5 s时受到的合外力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支持力是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C.同一物体在赤道和北极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D.物体的重心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6.
蹦床可简化为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网绳构成正方形,Oabc…等为网绳的结点。当网水平张紧时,质量为m的运动员站立在网中心O点,当该处下凹稳定时,网绳bOfdOh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则此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的拉力的大小为
A.B.C.D.
7.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的恒力作用,三个恒力的大小分别是2N、4N、7N。能够正确描述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A.
B.
C.
D.
8.
(题文)如图所示,ab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的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大小相等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则
A.a受到摩擦力可能为零
B.b受到摩擦力可能为零
C.墙面对a的弹力大于墙面对b的弹力
D.墙面对a的弹力小于墙面对b的弹力
9.
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某处滑下,从接触弹簧到压缩弹簧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物块
A.做减速运动
B.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C.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将静止在第一次到达的最低点位置
10.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教室中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现象
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现象
C.“起立”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D.“下蹲”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11.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l="16" m,将可以视为质点的小煤块以初速度v0=0放于以v1="4" 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的A端,经过一段时间t,小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且因为煤块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而在传送带上留下长度为4 m的划痕,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取10 m/s2。则
A.μ=0.1B.μ=0.3C.t="5" sD.t="6" s
12.
一个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才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2.选择题(共1题)

13.

判断对错:

王师傅每小时生产18个零件,8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本题的数量关系是: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多选题(共6题)

14.
熟透的苹果从树上坠落,树叶则飘然落下。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苹果下落快是因为苹果比树叶重
B.苹果下落快是因为苹果受到的合外力大于树叶受到的合外力
C.苹果和树叶受到重力产生的加速度相等
D.苹果和树叶受到空气阻力产生的加速度不相等
15.
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弹簧秤悬挂在升降机的顶板上,当升降机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0 N,当升降机在竖直方向运行时,弹簧秤的示数稳定为16 N。重力加速度取10 m/s2。若从升降机速度为10 m/s时开始计时,在此后的1s钟内升降机通过的距离可能是
A.6 mB.9 mC.11 mD.14 m
16.
如图所示,轻绳ABCA端固定在天花板上,BAC的中点,C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轻绳BD通过B点与轻绳ABC连接。水平方向的拉力F作用在轻绳BD上,将小球缓慢地提升。在提升过程中,下列关于各段轻绳上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上的弹力减小
B.AB上的弹力增大
C.BC上的弹力减小
D.BD上的弹力增大
17.
如图1所示,力传感器A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与计算机相连接(图中未画出),测力端通过水平轻质细绳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力传感器可获得轻质细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另一条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整个装置开始处于静止状态。缓慢、持续地向沙桶里注入细沙,获得在小车与滑块分离之前力传感器的Ft图像如图2所示。则
A.2.5 s前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不断增大
B.2.5 s后小车做加速运动
C.2.5 s前小车受到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2.5 s后小车受到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18.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
B.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
C.悬停在空中的热气球
D.紧急刹车过程中的汽车
19.
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B中间用一个不计质量的轻杆相连。AB质量分别为mAm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AB两物体一起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关于杆对AB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μAμBmA= mB,则杆对A有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B.若μAμBmA= mB,则杆对A有沿斜面向下的推力
C.若μA=μBmAmB,则杆对B有沿斜面向下的拉力
D.若μA=μBmAmB,则杆对B没有作用力

4.填空题(共1题)

20.
一架战斗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的飞机发动机声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水平地面成30°角,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______倍。

5.解答题(共3题)

21.
L="200" m的列车匀加速通过长S="400" m的长直隧道,列车头进隧道时速度是v1="5" m/s,列车尾出隧道时速度是v2="25" m/s。求:
(1)列车通过隧道的加速度大小;
(2)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22.
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光滑圆柱体放置在质量为M="4" kg的V形凹槽内,凹槽右壁竖直,左边为倾角θ=37°的斜面,凹槽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垂直于凹槽右壁的水平推力F使圆柱体和凹槽一起向左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水平推力F的大小;
(2)凹槽左边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N1的大小和凹槽右壁对圆柱体的弹力N2的大小。
23.
如图所示,轨道ABC由粗糙水平轨道AB和光滑倾斜轨道BC构成,ABBC之间用一极小段的弧形连接,ABL="36" m,BC长为S="30" m,倾斜轨道倾角为α=53°。一质量m="2" kg的小物块(可以视为质点)静止于A点,现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α=53°的恒力F="10" N,使小物块沿轨道运动。其中小物块由A点到B点所用时间为t1="6" s,小物块通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53°=0.8,cos53°=0.6。

(1)求小物块到达B点的速度vB及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小物块是否能够到达C点?若能,求在倾斜轨道BC上运动时间;若不能,求在倾斜轨道BC上到达的最大高度。

6.实验题(共3题)

24.
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质量都为50 g,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时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在弹簧下端挂9个钩码时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保证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和弹簧位于竖直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g="9.8" m/s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N/m。
25.
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情况如图(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b)是根据实验测量结果在同一张纸上画出的力的图示。

(1)在这个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同一实验中必须使用同一条橡皮筋
B.用两个弹簧秤拉结点时弹簧秤示数必须大于用一个弹簧秤拉结点时弹簧秤示数
C.用两个弹簧秤拉结点时弹簧秤示数必须小于用一个弹簧秤拉结点时弹簧秤示数
D.用一个弹簧秤必须将结点拉到与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到的同一位置,但是,不同实验小组可以拉到不同的位置
(2)图b中,_____________(选填F1F2F3F4)是用一个弹簧将结点拉到与用两个弹簧将结点拉到同一位置时的实验测量值,且方向沿着AO方向。
26.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小车放置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纸带连接车尾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来测定小车的加速度a,钩码通过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为F。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


(1)在图2中,建立出aF坐标系,根据测得的数据,在图中作出aF关系图线__________。

(2)若要让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的改进措施是____。
A.更换一块长木板
B.适当增加小车的质量
C.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
D.适当增加钩码质量
(3)图3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已打点的纸带,纸带上的ABCDEFG均为相邻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由于EF点打点模糊,只测量标记了ABBCCDDG的距离,根据记录的数据,测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打D点时的速度大小vD=_______m/s。(以上结果都保留2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