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2.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此20s内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直在朝正方向运动 |
B.丙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
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D.这段时间内乙和丙没有瞬时速度相等的时刻 |
4.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日,某中学首批同学成功搬入新校区。上午8:00,在老校区门口,有30辆公共汽车组成的搬迁车队有序开出,行驶6.7km,于8:30顺利抵达新校区的西门口。下列有关搬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车队经过中原路地下道的时间,可以将车队视为质点 |
B.上述“行驶6.7km”指得是路程 |
C.由上述数据,可以计算车队全程的平均速度 |
D.上述“2016年9月1日上午8:00”指得是时间 |
6.
关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等于零,加速度一定等于零 |
B.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 |
C.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
D.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不可能减小 |
7.
一辆汽车沿着平直的道路行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汽车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10s~20s这段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
B.t=30s时汽车在返回出发点的途中 |
C.t=40s时汽车离出发点最远 |
D.汽车前10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前20s内的平均速度 |
2.多选题- (共3题)
8.
“可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图示是“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xOy(坐标单位均为m)内,由原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
,则该机器人



A.从原点运动到点(3,1)的位移大小为4m |
B.在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 |
C.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 |
D.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m/s |
9.
某高考考生进入考场后发现自己忘记带准考证了,他立即从考场出来,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跑向班主任,在班主任处拿好准考证后再匀速回到考场,关于该考生的运动情况,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动,t=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如图是描述两车运动的 v-t 图,直线 a、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 10s 内两车逐渐靠近 |
B.在 10-20s 内两车逐渐靠近 |
C.在 10s 时该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
D.在 20s 时该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
3.解答题- (共2题)
12.
用飞机进行航空测量,飞机保持在离地面500 m的高度上匀速巡航,速度大小为400 km/h。飞机上测量仪器可在120°视角范围内测量,如图所示。试计算飞机每小时测量的覆盖面积有多大?(tan 60°=1.7)



4.实验题- (共2题)
13.
(1)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2)如下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火花计时器 |
B.将电火花计时器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 |
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打点计时器 |
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 |
(2)如下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