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4.
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这1s内一定走3m |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
5.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
C.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
6.
在平直的公路上,某汽车正以20m/s的速度行驶,突遇紧急情况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
的加速度做匀減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第6s末汽车离刹车点的距离为( )

A.210m |
B.120m |
C.40m |
D.30m |
7.
汽车在路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该段路毎隔15m设置一盏路灯,从经过某一盏路灯开始计时,5s后经过第二盏路灯,又过3s经过第三盏路灯(可将汽车视为质点),汽车运行加速度大小为( )
A.![]() |
B.![]() |
C.![]() |
D.![]()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11.
如图所示是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
B.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
C.B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 |
D.整个过程中,D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
4.解答题- (共1题)
12.
通过“30m折返跑”的测试成绩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在平直的跑道上一学生站立在起点线A处,当听到起跑口令后(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跑向正前方30m处的折返线,到达折返线B处时,用手触摸固定在折返线处的标杆,再转身跑回起点线,返程无需减速,到达起点线处时停止计时,全过程所用时间即为折返跑的成绩。学生加速或减速过程均视为匀变速,触摸杆的时间不计,某同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到达折返线处时速度需减小到零,并且该生全过程中最大速度不超过
求:
(1)该孩学生返程(B到A过程)最快需多少时间;
(2)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最好成绩。



(1)该孩学生返程(B到A过程)最快需多少时间;
(2)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最好成绩。
5.实验题- (共2题)
13.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
。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4.
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

(1)某同学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袋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
图线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物体做_______运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4)小车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某同学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袋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

(3)从实验结果可知物体做_______运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4)小车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